“利益主体多元化”,因此,事权方面,国内遗址保护比较成熟的管委会制度,在殷墟保护方面难以实现。那么,财权方面呢?
殷都区方面认为,因为殷墟的观赏性不佳,保护好殷墟,需要更高层面的财力支持:
王学军:彻底保护好殷墟,发挥殷墟最大的价值,要和文化强国的精神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国家、省、市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把文物展示项目建设起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投资者前来包装投资,这个就不是一个区级政府能做的了,最低也得是市级、安阳市政府。
作为文物保护主管单位,安阳市文物局副局长李晓阳也表示,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都区政府,乃至安阳市也无法承受其历史保护的重任:
这个事上各级政府都要负有责任,因为他已经不是说某个地方的,他的意义已经超出行政区划的范围了。它是国家的一个精神支柱,所以就应该落实相关的政策,让遗址类的,也能得到国家的补贴补助,这样的话才能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大遗址保护的体系。
不过,李晓阳也承认,如果目前唯经济指标论的政绩考核制度得不到转变,单纯的资金支持,并不能抑制当地以减弱文物保护力度来追求经济效益的冲动:
李晓阳:包括当地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都不能再以GDP论,不能说光看你经济增长多少,而是要看你保护的有多好,要改变这样的考核体系,增加一些由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让我们能够把这一块做起来,这样的话其实殷墟的问题我觉得并不突出。
地方经济增长、民生发展诉求,这是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前矛盾。副区长王学军说,至少目前区里的态度是坚决的:殷墟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任何矛盾都不能成为减弱殷墟保护力度的借口。
这正如安阳市文物局副局长李晓阳所说的那样:
李晓阳:什么理由都不该是放弃殷墟的理由,或者是放松殷墟保护的借口。因为这个遗产不仅仅是当代人的遗产,我们还要传承到后代去,子孙后代的(文化)需求,是不是也是民生?一个没有历史感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一个只活在当下的民族,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可怜。
殷墟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问题,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些违法建设对殷墟造成的破坏,却是不可逆的。破坏已经既成事实,我们在这里希望,这种破坏不再蔓延,因为我们总该给后人留点念想吧。他们有权利知道:祖先的文化起源于3000多年前,而不是21世纪。(记者李凡 肖源 河南台记者管昕)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