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结束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修改了各自的院士章程,对院士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院士的遴选、院士退出等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都在其中,而这次两院院士章程的修订,被认为是修改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长期以来院士群体在推动科技界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的作用。截止2013年,全国累计有2149名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1545人在世。不过,国家科改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王志刚坦言,我国的院士制度虽然历经多次修订,但依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志刚:在现行院士制度中,确实有一些制度性的问题,另外还有个别院士在遵守院士章程和院士制度方面也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
本次院士制度改革中,从“进两院的大门”就有严格的规定,院士候选人提名途径缩减至两种,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遴选的做法今后不再保留,而候选人想当选需要全院院士投票终选。
王志刚:院士遴选制度原来地方、部门和军队有关单位也都作为推荐主体,这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各地方部门过度包装、组织行为,是这个院士在推荐当中可能有一些与院士章程和遴选院士机制本身不太符合的现象就发生了。
对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此次院士候选人推荐渠道变窄,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除了通过院士遴选制度的改革,减少多部门的干预,此次章程修改还有那些亮点?
近年来由于不良风气的侵袭,个别候选人或其所在单位“助选拉票”、“集成、包装”,个别院士兼职过多等突出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去行政化、去利益化,是这次院士改革的一大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院士的评选过程就注定了不仅本人会推动这个事情,而且他所在单位要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个事情,我觉得就得首先把这个口完全封死,学术的问题就回归学术界,一切由学术界来做,而不是什么行政部门,也不是省市人民政府来做。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