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中国首次在西太现场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

2014年06月18日14:4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监测队员们在西太平洋开展海洋浮游生物垂直拖网采样作业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近日,由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组织实施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4年第一航次顺利返航。本航次除完成既定监测任务外,还首次在部分站位现场检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

据悉,本航次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使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监测船,历时27天,总航程5500余海里,完成站位53个,采集125公斤海洋生物样品,布放5个漂流浮标,完成2013年第一航次投放的核监测潜标系统回收。此外,监测人员还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核素富集设备完成了61个表层海水样品的监测,获得了较好的数据,进一步测试了设备的性能,为现场多核素富集检测设备定性打下基础。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建华介绍,本航次除完成既定监测任务外,还取得了5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一是在吕宋海峡口监测采样深度由2013航次的最深1000米增加至2000米,且监测深度超过1000米的站位数也由2013航次的1个增加至5个,这将为深入了解日本放射性污染物向我国管辖海域的迁移扩散情况提供更准确的监测数据。

二是利用海洋三所自行研发的富集设备,开展了多核素的现场快速富集与测量试验,并首次在部分站位现场检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为实现现场快速监测预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监测采样范围由2013航次的东经119°向西扩展至东经116°附近,为进一步了解日本福岛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物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影响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

四是在我国管辖海域和西太平洋公海海域首次开展了海洋三所自主研发的溴化镧探测器现场测试实验,获取了十余小时的测试能谱,为在我国核电海域布放放射性实时监测预警浮标积累了数据和经验。

五是在西太平洋公海海域成功回收了2013年航次布放的近5500米深的潜标一套,首次在该海域获取了长时间序列的监测资料,为了解西太平洋海域长时间序列的海洋水文和数值预测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责编:仝宗莉、唐述权)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