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本网原创

【学习有方】

习近平眼中的“好干部”:与群众无距离 善谋事能成事【2】

人民网记者 曾伟

2014年05月26日07:56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之江新语》论述党群关系部分摘编:

观念篇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二○○三年六月十八日)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珍惜在位时

(二〇〇四年一月十五日)

一个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办法就在群众中

(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五年五月九日)

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带头人,做为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一切为民者,则民心向往之

(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了也要救他”。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郑九万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在村民的回报上,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称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分量。他以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

主仆关系不能颠倒

(二○○七年一月七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搞特权的危险性。他说:“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

方法篇

榜样

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二○○三年七月八日)

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下访

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领导干部在危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应该冲在最前列。面对目前大量的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干部也应该站在最前面,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领导下访制度就是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

变群众上访到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转变,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一种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提倡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说话

善于同群众说话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干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

谋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二○○三年七月八日)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军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

“办事”

心无百姓莫为官

(二○○四年一月五日)

对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没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二○○七年一月七日)

这些实事,既然体现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抓好为民谋利的“小事”必须要像抓“大事”那样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到为民办事的具体工作之中。

办实事

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

(二○○七年一月五日)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所办的事倒不一定是群众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实惠的。当然,这里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关系问题,但也确实存在没有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和正确政绩观的问题。

领导干部一年忙到头,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完善和落实为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就是忙到了点子上,为民办实事的对象是“民”,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办成事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

(二〇〇七年一月六日)

要为民办实事,先要想办事,还要能办事、办成事。

为民办实事还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发动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选择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有的事还要成为行动的主体 和投入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事可以不是由政府直接来办,要从扩大就业、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 办好为群众服务的组织或企业,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鼓励和扶持发展社会组织为群众解忧,实质上也是为党委、政府分忧。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社 会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实事项目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办事、人人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

帮扶

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

(二○○三年七月八日)

做好帮扶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有的县每年从省里拿到财政转移支付有几千万元,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低保金。如果对群众有感情的话,这些钱是拿得出来的,也是应该拿得出来的。

在财政支出上,各地一定要突出重点,优先保障农村教师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大病统筹、“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支出。

延伸阅读:

【学习有方】跟习近平学调研:“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学习有方】跟习近平学结“草鞋亲戚”

【学习有方】习近平两度参加民主生活会的示范效应

【学习有方】从“习贾之交”看习近平的工作作风和用人任事特点

【学习有方】从“六个一”看习近平战略问题思考和部署

【学习有方】习近平谈如何当秘书

【学习有方】跟习近平学当“一把手”:把方向谋全局 不干预具体政务

【学习有方】习近平两月15次提反恐:突出"底线思维""群防群治"

【学习有方】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喀什考察 显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有方】盘点:习近平六提“零容忍”两次对腐败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盛卉、曾伟)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