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永报道根据中国气象网、新华网与360新闻在2014年世界气象日期间联合开展的气象知识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网友通过手机获取气象信息,超过98%的受调查者希望在中学或大学得到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有关知识的培训。
调查显示,73%的受调查者主要通过网络(38%)和手机(35%)获取气象信息,远远超过电视(26%)和报纸(1%)的比例,凸显了新媒体和移动媒体在传播气象信息方面的巨大潜力。网友最感兴趣的科普传播方式是视频(42%)和动画(19%);获取科普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39%),电视和广播占21%,报纸、期刊和图书占19%。
在给出的雷电、泥石流灾害防御选项中,绝大多数受调查者(超过90%)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对于“台风的哪个部位风力最大”的问题,只有47%的网友回答正确;有超过98%的受调查者希望在中学或大学得到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有关知识的培训,表明了公众对科普知识的巨大需求。
大多数网友(87%)认为气候在变暖,而对于哪些属于温室气体以及厄尔尼诺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网友出现分歧,分别给出69%和78%的正确回答率。
此外,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知识和责任意识有所提高,多数人(92%)知晓低碳生活方式,83%的人愿意为缓解空气污染,能做到并且尽量劝说亲友过年过节不放烟花爆竹。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看,58%的人为16-35岁的青年,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了77%。
(来源:气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