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湖南石门:河水砷超标千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2】

2014年03月25日07:02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湖南石门:河水砷超标千倍 157名村民致癌死亡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能具体是哪些方面您觉得比较严重?

  陈同斌:砷污染和超标吧。

  《经济半小时》记者:问题是有是吧,跟1995年数据相比较是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陈同斌:这个没有,这个没有比较。

  当记者向陈同斌了解鹤山村最新的砷污染的相关数据时,陈同斌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但是肯定了石门地区砷污染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的生存环境都存在危害。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砷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有多大?

  陈同斌:能把水稻给毒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严重的时候是吗?

  陈同斌:对,一般到不了这么严重,绝大情况是植物能长,但是植物那边吃的东西那一部分污染物是挺高的,是超标的。

  在这个以稻谷为主食的省份,种植稻谷本应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由于河水被污染,用含砷的水浇地,娇贵的水稻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生长。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水不能浇田是吗?

  村民唐熙志:不能浇田,浇田它就死苗。

  砷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有害元素,土壤中砷含量过高农作物根条数便会减少,根系发黑,产量下降,农作物矮小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不同种类植物对土壤中砷污染的抗性不同早生植物抗性大于水生植物,禾谷类植物抗性大于豆类、黄瓜等蔬菜。为了减少用水无奈之下村民们只能改种玉米、红薯等容易成活,需水量少的农作物。

  《经济半小时》记者:以前都是水稻?

  鹤山村村民:都是水稻。

  《经济半小时》记者:后来大家为什么不种水稻了?

  村民:搞不成水稻,砷中毒没法栽上(苗),长不起来就种包谷搞玉米。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地里种上玉米和红薯虽然能成活,但是产量很低,玉米在其他地方种植能产500、600公斤/亩,而在这里产量只是其他地方的一半,只能产200、300公斤/亩,除了产量低,还有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村民的面前。

  村民唐熙志:我去年的包谷、玉米还有1000多斤,到现在都还没有卖出去堆在家里面,没有人收。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家里都种什么呀?

  村民:种苞谷,什么都种,种的自己吃没有卖。

  《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什么不卖呢?

  村民:卖不出去呀。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种的菜还往外卖吗?

  村民:谁要呀?都知道我们这儿的菜有毒不要,不要我们的菜,只有自己吃。

  村民:说不能吃,那不是一样吃?不能吃也要吃,要生存啊!

  记者了解到石门县鹤山村共有村民1552人,耕地面积1528亩,耕地大多位于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经济落后,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日子过的很清苦,村民唐熙志老两口现在每月只能靠100多元生活费维持生活。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边村民现在生活还是挺困难的是吗?他们一个月一家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来源?

  村民唐熙志:没有多少,像我们来说就是几十、百八十元,现在国家有个养老(补贴)四五十元每个月,两个人就百八十元钱。

  唐大爷告诉记者自打村子被污染后,所种的粮食和蔬菜根本就卖不出去,这使他们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都放弃种地而外出打工,现在下地干活儿的多数为家里的老人。

  村民唐熙志:没有在家里,在家里的很少。年轻人在外面(打工),给老人寄一点儿钱回来让你们生活,小孩都去外面去打工。

  半数村民砷中毒 处境艰难苦不堪言

  当年的雄黄矿产区造成的砷污染,现在让周围的居民深受其害。 如今,土地没有收成,庄稼也难卖出去,当地农民的生活遭遇困境,不仅如此,他们还因此罹患各种怪病,我的同事在村子里走访了其中的一些受害家庭。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好。下地干活了?种菜还是收菜呀?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