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县长号码一公布,就会打爆吗?”
“这些改革举措没有一样是省、市要求做的,是我们主动的探索,并不完全成熟,还在完善中。”在王民生看来,改革在充分调研、评估、论证之后,就要大胆地试行。
今年春节,庐江县在政府网站上公布了包括书记、县长在内的142名主要领导干部电话的号码,随后又出台了具体的考核办法,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随时”接受群众电话投诉、求助、咨询。
“考虑到过年务工人员都返乡了,他们遇到事情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的人。”在王民生看来,如今信息发达的社会,群众只要想找领导的号码,就一定能找到。“索性我们主动公布出去。”
领导号码一公布,是否就会被打爆,由此带来工作之外的负担?为此,县里还特意进行了评估,当时的结论是否定的。王民生解释道,“因为,我们这些年做了不少工作,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息渠道还是很畅通的。”
“这些号码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他们另有一个号码?”公布之初,媒体和百姓半信半疑,不少官员都接到了他们屡次打来的“测试电话”。就连远在泰国、新加坡的庐江游子也给“父母官”打来电话,就为了倾诉一番思乡之情。此外,这些号码也给一些推销产品的人提供了便利。
不过,时间推移,好奇心逐渐冷却,这些号码所承载的信息渠道功能逐渐凸显出来。
“现在每天要多接10个电话,尽管有时是午休时间,总体上还是能够承受的。”在庐江县县长刁吉润看来,“老百姓不到没有办法的地步,是不会打来电话的,打过来,就是对我的信任。”
据统计,这些电话大多集中在社保、教育、计生、大病救助、拆迁等方面。如果在办公室,刁吉润就会把它们记录下来,再交办相关部门。“可有时在车上,听不太清,又没有东西记,真是急的要命。”
这些电话有时也能带来意外的的惊喜。
当地有人盗采矿产资源,可是执法人员每次赶过去都“扑了空”。不久前,有举报者把电话直接打到了刁吉润的手机上,结果盗采者“终于被干到了”。
“还有一次,一个在外地的工作的庐江人打来电话说,县城高速公路的交通标志牌‘弄反了’,随后我就交办给交通局了。”在刁润吉看来,这些电话成了工作的又一抓手。
“其实,公布领导电话并非我们首创。”王民生坦言,庐江的这些举措大部分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借鉴了外地的经验。
“学”来的改革,并不因它的“非原创性”,而在力度和效果上打了折扣。从事实来看,有些举措,庐江做得更扎实,坚持更长久。比如,不少地区都试行过拟任副科级干部财产公示,但是,庐江从2011年7月起,一直坚持到今天,并且,将公示对象“突破”到拟任正科级干部,它的公示地点也从县政府大厅搬到了网上。
不过,在王民生看来,庐江“效能风暴”算不上“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它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也没有涉及到利益调整。
“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回归,我们是在回归到政府本职工作的原点上,做干部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他说。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