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开:二、微博直播庭审与反谣
另一大举措则是走出司法自留地,在公共舆论的领地主动进行阵地战和运动战。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入驻新浪微博,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官方微博,全国31个省级法院微博同时上线,聚成“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新浪报告披露,目前来自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检查机关等的政法微博总数达到2.5万,成为政务微博的重要生力军。
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8月22日至26日间济南中院微博直播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的全过程。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不仅引发了海内外巨大的关注,也获得了公众和时评家意想不到的好评。9月22日薄熙来案一审判决后,有报章评论说:
“在长达五天的时间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细心阅读庭审实录,甚至制成文本以备详细研读。控辩双方进行的极为充分的质证,让公众详细了解了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的事实、证据及其链条。在这堂法治的公开课上,从每一项罪名的提出,到证据的呈现;从重要证人的出庭,到被告人、辩护人等的质询,不仅体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也使公众完成了对薄熙来其罪其罚的理解与思考。……这种公开与公正,正是令公众信服的基础,也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拥护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针对网络传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配合全国公安机关的打击行动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等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与此同时,一批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敲诈勒索的公关公司被查处,多个“网络大谣”被治罪。有评论认为,在排除舆论对司法的干扰、特别是人为干扰上,此举意义重大。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