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簠:国内首现簠上挂铃铛
在12月28日的发掘中,一大一小两件青铜簠成为国内目前出土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簠,以前出土的大多年代在西周中晚期之后,此次出土的已初步判断为商末周初时期。而大青铜簠侧壁系着铃铛,也是国内目前出土的首件带有铃铛的青铜簠。
青铜簠 新华社记者 冯国摄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莉介绍说,虽然系铃铛的青铜器较为常见,但系铃铛的青铜簠却非常罕见。尽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铜簠与之体形较为接近,但故宫的并没有附耳和铃铛。这件系铃铛的青铜簠考古研究价值非常高,可以以此对故宫的青铜簠作出具有实物价值的判定和推测。
四足小方鼎:铭文显示主人姓名
在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一件体量不大的四足小方鼎也十分引人注目。在这个小方鼎的内壁上,赫然刻有铭文。铭文从左至右竖排有“乍韦亚乙尊”字样。考古人员解释说,铭文第一个字“乍”通“作”,“韦亚乙”是这件鼎的主人,而“尊”是对器物的泛称。据此推测,这件方鼎是位名叫“韦亚乙”的人或族制作的尊。但鼎的主人和墓主是否系同一个人,目前还无法确认。
此外,在出土的方座簋、青铜罍、分体甑(zèng蒸食用具)等珍贵文物中,青铜分体甑非常罕见,与以往甑、鬲组合的青铜甗形式有别,目前只有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件。
墓主人或为周朝友邦之君
针对石鼓山墓地12个墓葬多出高领袋足鬲的特点,王占奎推断,墓葬主人可能是姜姓人,且是周王朝的“友邦之君”。王占奎说,考古不能简单地仅看单个文物的价值,而应从整个墓地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来考量。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要陪葬品的墓葬群,说明墓主人是宝鸡的土著人,有利于其身份是姜姓人的说法成立,高领袋足鬲是商周时期流行于关中西部的一种极富特征的陶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