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这一年,被扶贫的人能扶起来吗?【3】

人民网记者 刘茸 李叶

2013年12月27日14:3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第三步:扶起未来

这一步扶贫并非火烧眉毛式的紧急工作,但却比什么都重要——要使一个地方脱贫不返贫,希望系于这个地方的孩子。

阜平职教中心今年在国管局扶贫工作组的协助下,与一汽、上汽、长安和比亚迪四家国内龙头车企合作,建了一个汽车技工基地,面向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11个贫困县,实行“定向就业”招生,招进来的孩子根据自身条件不同经过1年制或3年制的学习,毕业经考核合格后能直接进入上述车企工作,并可在企业大学进修升造。

这么有吸引力的条件下,不少已经出外打工或上了外地学校的孩子回乡就学。记者见到的学生里,年纪最大的已经成年,最远的来自邻省,被父母一个电话召回来,又重新开始了寄宿制中学生涯。

但他们大多没有什么不满:这里的气氛跟他们上过的学校不一样。“管理很严,而且外面来的老师态度特别好,教得很认真,很耐心。”不止一个学生说。还有学生说,自己不喜欢念书,但在实训课里找到了自信。

最大的诱惑还是毕业能直接保证工作这一点。打过工的孩子尤其深知,“现在找工作哪里容易呢?”

阜平职教中心校长李丙亮说,他们算过一笔最实际的帐,叫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们按五口之家算,保守估计一个学生毕业后每个月能挣2500元,那么一年就是30000元,即使少一点,实现全家脱贫也绰绰有余。而且车企这里培训的技术是很扎实的,能给他长远的竞争力。”

即使不这么功利地盯着脱贫线,从事教育十多年的李丙亮也认为,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潜在价值不可小视。“来自现代化企业的直接熏陶,他们的标准化操作,会把孩子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李丙亮说,“不光这一个孩子的父母家人,亲戚,以前的同学,都能看到他的变化。表面看来只带动了一个家庭,实际上三年下来会影响很多家庭,这个程度无法估计。”

而现在他最操心的,是孩子能否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的用工承诺能否如实兑现;如果一切顺利,这种办学方法又该如何形成模式,如何继续。

孩子们还暂时不用操心那么多,毕竟他们已经肩负着包括阜平在内的11个连片特困县区的未来了,这份担子并不轻。面对记者“有人想过自己未来要干什么吗”的提问,一个17岁的学生回答:“我想创业。”

 

后记?记者手记

在阜平的数日采访既匆忙又充塞着大量信息,期间虽不能妄言感受深刻,却也着实体会到扶贫工作之繁杂、之艰难。这其中,“人”的因素又是最根本的。

使一个先天条件不足、历史包袱重的地区脱贫奔小康,是一项整体的社会事业。政府在其中权力最大、经验最丰富、责任最清晰,但能力依然有限——可以在短期内送钱送物,却无法天长日久“输血”;可以把企业、老百姓拉到谈判桌前,却无法保证最后合作成功。

在扶贫事业中,比起做事,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政府发挥渠道资源和政策优势居中调配,社会资源充分流动,市场资源自发集中,才能实现最好的扶贫效果。这不仅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更需要坚持——发现了一种好的办法,要坚定信心,持续下去,真抓实干,不能换一批干部就换一套思路。。以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维持这种朴素踏实的办事规律,才能最终把事办好。

阜平县扶贫工作具体目标任务是在2013-2015年搭建平台、强化基础,2016-2017年统筹推进、稳定脱贫,2018-2020年协调发展、建成小康。

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责编:杨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