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的媒体采访室前,基恩·多达罗显得并不轻松。作为美国审计署的审计长,他很清楚,媒体不会放过他,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问题极有可能被提问。
果不其然,媒体都对他所领导的美国最高审计机关如何评判联邦政府的债务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事实上,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话题,也是刚刚过去这周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上,来自160多个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领导者关注的焦点。
“各国政治制度及审计体制虽不尽相同,但最高审计机关致力于加强公共财政和公共管理领域的问责制和透明度,促进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推动实现良好的国家治理的目标是相同的。”新任世界审计组织主席、中国国家署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代表世界审计组织发声。
事实上,早在3年前,世界审计组织就已经把今年大会的主题定为审计如何促进国家良治以及如何维护财政资金的可持续性。
这一议题的提出者,正是刘家义。对他来说,审计与国家良治并不是书本中的学术逻辑,而是他履职6年多来的实践与总结。
在这场全球审计盛会开幕前,刘家义曾公开解释他对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看法。他说,通过审计能够对权力形成制约,可以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等进行监督;对相关部门在履行权力过程中出现的不负责任、绩效不高等问题,以及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揭露,维护经济安全,强化问责;对经济社会运行中一些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一些重大违法案件线索进行揭露和查处。
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打击腐败、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些内容似乎构成了审计促进国家良治的关键词。梳理近年来中国审计署的诸多重大审计项目,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概念早已若隐若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