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审计如何促进国家良治:为国家治理打造“免疫系统”【4】

2013年10月30日07: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审计如何促进国家良治:为国家治理打造“免疫系统”

  审计机构拿出了自己的成人礼宣言

  在2012年8月之前,中国与社保相关的资金量究竟有多大,安全性如何,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2012年3~5月,中国审计署动用了4万人,对全国社保资金进行全面体检,那也是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审计。

  2012年8月2日,审计署发布了长达100页、有11个附件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对万亿元社保资金的使用情况给出评价:资金总体安全,管理仍需加强。特别是部分险种间缺乏有效衔接,社会保险资金多头管理等问题的解决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那次审计覆盖了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县三级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18项社会保障资金,以及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实施行业统筹管理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实际上,民生领域的资金使用情况已经成为近年审计的重点。在刘家义看来,民生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既是国家治理水平的体现,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政治方向。据统计,近5年来,中国涉及“三农”、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民生审计项目,有11万个之多。

  其中一个较为经典的案例是,近几年来,在中国的农村,由于校车安全隐患导致的悲剧并不鲜见。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是近年来农村的盲目并校撤点,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上学的路程变得艰险,但这些大多只是估计,没有实证,真实的情况究竟是什么?

  2012年5~8月,审计署对1185个县2006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2.5万所学校、涉及在校学生1705.28万人。

  一份由数百个数据组成的详尽调查勾勒出撤点并校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

  审计走访的7.2万名乘车就学的走读生,年人均上学交通费支出839元,比布局调整前增加390元,其中交通费支出占其家庭年均收入10%以上的有1.25万人。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

  据此,研究者指出,这样一份报告足以让政策的制定者重新反思。

  有专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审计署在关注民生领域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也力促将能公开的信息都向民众公开。从2003年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来,中国审计机关共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2.4万篇。在依法公开审计结果的同时,还公开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

  从对权力的制约、到民生资金的关注,再到对制度漏洞提出建议,在刘家义看来,审计就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

  在刚刚落幕的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上,100多位来自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领导者用5天时间研讨审计如何推进国家良治,并形成大会唯一一份文件性成果:《北京宣言——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

  在5天时间里,这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头头脑脑进一步明晰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能发挥的作用:维护民主法治、预防打击腐败、提高政府效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改善民生、推动透明问责。

  这也是世界审计组织成立60年以来发布的第三份宣言。从数量上可以看出,这个组织对其发布的宣言秉持审慎的态度。前两份宣言分别是1971年的《利马宣言》和2007年的《墨西哥宣言》,它们所强调的是,国家审计机关如何进行独立审计,以及审计的原则。

  世界审计组织的领导层对媒体评论说,那两份宣言更像是审计机构的诞生宣言,告诉公众,审计能做什么。而以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为核心的《北京宣言》,则更像是审计机构的成人礼宣言,告诉公众,审计可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