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符“实”
“没有身份证也可以办,我们有自己的办法,你就不用操心了。”9月7日,手机实名制新政实施一周,北京丰台区的一位代销商如此对《民生周刊》记者说,“我们自己能把卡号做出来,实名制和你没关系。有没有身份证,办卡的价格都一样,你尽管放心。”
门口立着一块“手机维修”的电子牌,七八平方米的店面,墙上挂满了各种手机护壳、护套及饰品。这是河北石家庄裕华区一家手机维修店,30岁左右的男店主一边忙着给顾客的手机贴膜,一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实不实名在于你自己,你要是想实名就给你实,不想实的话,可以随便找个身份证给你顶过去。”记者当即表达了对于“随便找个身份证”的担忧,该店的女店主说:“和你没关系。如果以后不想用了,就直接掐(停)了。”
在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用户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手机实名制新规实行后,他未出示身份证,就顺利地在代销点办理了一张新的手机卡,通过查询,显示该号用户为一个陌生的姓名。
“这个名字是谁的?”该用户在好奇的同时,也心存担忧与不安。
在北京一家通信营业厅工作的刘晓锋(化名)向《民生周刊》记者分析说,姓名来源至少有三种可能:代销商本人、其它客户、虚假身份信息。刘晓锋透露:“代销商可以用手中的相关身份证件信息申请卡号,然后转卖给购卡的顾客。这些身份证件来源可能是代销商本人、亲属,同时也存在一些代销商盗用其它客户信息的情况。”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法制与监管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工程师王融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登记信息与使用者不相符合的情况,可能有两类情形:一是由于电信企业目前还难以具备完善的查验能力和查验手段,在查验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疏漏,造成登记信息与实际使用者不相符合;二是在《规定》实施之前,代理商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批发获得的电话卡。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9月1日新政实施后,有“聪明”的淘宝卖家就瞄准了不少人不愿实名购卡带来的商机,做起了“用他人身份证登记购卡”的生意,并表示“用别人的身份证登记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还有一些代销商不敢明着违反规定,却通过“擦边球”的方法来寻“商机”。“我有先见之明。实名制实施的前一天,我激活了500个卡号。”北京一名代销商对《民生周刊》记者直言,“这种卡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准备转手卖高价。”
在当前实名制新政下,这种名不符‘实’的手机卡,能否正常使用呢?采访中,无论是在石家庄,还是在北京,多名代销商都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只要拥有用户密码,就可上网自行更改业务。“我们能提供用户密码。”
《民生周刊》记者致电北京一家通信运营商的客服,客服人员回复说,只要拥有客户服务密码,就可以通过网站营业厅进行相关操作,包括办理新业务、更改套餐等,不管有无实名制都不会受影响。“只有在出国或办理港澳台漫游等特殊业务时,才会有所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