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于光远10余年写作留下2千个铅笔头 86岁学电脑

2013年09月27日06:52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于光远10余年写作留下2千个铅笔头 86岁学电脑

昨日,于光远的亲友正在家中布置灵堂。当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因病去世,享年98岁。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昨日,于光远的亲友正在家中布置灵堂。当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因病去世,享年98岁。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于光远

于光远

  昨日凌晨3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原中顾委委员于光远因病去世,享年98岁。于光远1915年生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闭幕会上的讲话稿。

  书房设置灵堂

  近百本著作相陪伴

  “他走得突然,但很平静。”于光远的家人说,昨日凌晨,在女儿和妻子的陪伴下,于光远安详地离开了人世。2011年11月,于光远脑血栓加重后再也没离开医院。

  住院期间,于光远表达很吃力,几乎说不出话,但血压、心跳还算平稳,家人原以为于光远能闯过100岁大关,可他最后病情恶化,肺、肾等脏器都已衰竭。

  昨日,在于光远广泉小区的家中,家人在书房设置了灵堂。陆续有经济学界人士和朋友前来吊唁,送来花圈和花篮。

  一张于光远95岁时的照片挂在书房的白墙上,旁边两米多高的书柜里放着于光远曾出版的近百本书籍,这些书里,既有经济学著作,也有人生回忆,还有关于吃喝玩的。

  脑血栓恶化前

  无时不思无日不写

  于光远的秘书胡冀燕说,于光远生前最后一本书是《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还未正式出版,内部印刷后在征求经济学界专家们的意见。

  据胡冀燕介绍,脑血栓恶化前,于光远无时不思,无日不写。他67岁离开领导岗位后,比以前更忙了,每个月出差两三次,每次跑好几个地方,这种状态一直到90岁患脑血栓之前。

  昨日,于光远当年在中宣部科学处的下属林京耀也前来吊唁。70多岁的林京耀回忆中学时的政治教科书都是于光远编写的,对于光远非常崇拜。林京耀说,于光远非常爱护下属,为人正直,直到现在,科学处的老同事们还经常聚会,就在去年,大家知道他身体不好,都来到病床前探望他。他总是很乐观,即便生病住院,也是乐呵呵的。

  于光远的女儿说,父亲曾说,活八十万小时就够了,也就是差不多91岁,多活的几年都是赚了。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