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于光远10余年写作留下2千个铅笔头 86岁学电脑【3】

2013年09月27日06:52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于光远10余年写作留下2千个铅笔头 86岁学电脑

  独立思考

  只服从真理

  有一件丢人的事,于光远记了一辈子,也讲了一辈子。

  那是1958年夏天,他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大跃进”中科技方面的情况,其中有一条是山东省委报上的,说某县某公社有个农民把苹果嫁接到南瓜上后,南瓜和苹果都长得特别大。

  未经核实,他就把这事报上去了。事后,每当想起,于光远说都会感到脸红。

  这违反了他的座右铭,“独立思考,只服从真理”。在这句话后面,还有句,为了求真,莫文过饰非。

  于是,当20世纪80年代初,特异功能火爆国内时,他挺身而出。

  “与伪科学,至少要斗争一百年。”他发出这样的呼声,短短几年,便撰文上百篇。

  “身老心不老”

  86岁学电脑

  有人称于光远是“大玩学家”。

  世界麻将组织的主席是他,提议召开“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批评”研讨会的也是他,出访欧洲时大讲特讲苍蝇对人类贡献的也是他。

  20世纪90年代初,他住进了医院,无法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他转而写起了散文、随笔,重拾当初自己那“可爱的文学细胞”。

  从《古稀手迹》开始,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一年就出版了5部作品。

  90多岁的于光远常说自己“身老心不老”,有一颗年轻的、不服老的心。

  86岁生日时,孩子们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他开始学电脑。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对于他这样一个老上海人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发音不准,常常找不到字。嫌自己打字慢了,他学会单指打字后,敲下的第一句话就是“于光远笨蛋”。

  也正因为使用电脑,启发了于光远的思考,写出了《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而让他唯一遗憾的是,他的手稿从此绝迹了。

  于光远 原名郁锺正,生于1915年7月5日,上海市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7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顾问。1978年兼任马列所第一任所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和理论宣传处处长。1964年至1982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之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曾任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整理报道

  记者范春旭 许路阳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