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伟大的船”
从高东机场向东南一百公里左右,“东海救101”轮还安静的躺在海面上,沐浴着阳光。这天下午,“东一飞”将派出一架直升机把几名局里的专家送到船上,而一早刚刚接到任务的老姚,便已经开始让两名小“蓝精灵”对直升机进行行前检查了。此时,101轮的驾驶舱里,比夜里可热闹了许多。船长、大副都来了,值了四个小时班的郑星星正和三副交接着工作。
随着我国十年救捞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快的对报警险情做出响应,救捞船只从最初的港口待命,渐渐变成了如今的海上24小时待命,一个月左右才能回港补给一次。为了这,船员们牺牲了自己的正常作息。除了船长以外,全船20多个人都要全天候轮值。把觉分开睡,把班儿劈开上。这平常人想想就难受的事,郑星星却笑着说:“适应就好了,其实船上的日子过的很快的。”刚刚在餐厅吃过早饭的这个年轻人准备回宿舍休息,可是睡不了几个小时,下午四点,他就又要去值班了。
此时,船长顾连明正在心中思忖着今天的工作安排。这个腼腆的上海中年男人不大善于表达,可21年的救捞生涯,却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坚定的眼神、果敢的决断力、细腻的驾驶技术和一颗善良的心。“把人救上来,我感到我们每个人,我们的船,我们的单位是很伟大的。”他顿了一下,放慢了语速,“真的是被救的人感动,我们也感动。”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情,就像一道耀眼的金光,闪耀在每一个坚定的救捞人身上。顾船长有个女儿,这个夏天刚刚考完中考。从小到大,老顾就经常不在家,基本没有照顾过她。但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并且在“看了很多关于救捞工作的新闻报道”之后,渐渐理解了爸爸的工作,并且以有个救捞船船长老爸为荣。
中午——7个兄弟
无论多大的风浪,对救捞人来说,险情就是命令。“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大无畏的救捞精神在现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里显得如此“非主流”,这是为什么?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着战天斗地,和狂风巨浪抢人命的活计,他们是为了什么?抛家舍业,把全部赤诚都奉献给了素不相识的遇险人员,这又是为了什么?
下午两点,轮机部船员邹陈浩正在机舱内值班,陪伴他的是闷热的空气和机器的轰鸣声。32岁的他虽然其貌不扬,但在局里可是个名人,东海救助局上至局长下至水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传奇故事。那是2005年的冬天,当时还在跑船的他,在货轮“振乐57”被大海吞噬的前一刻,从10米高的船尾纵身一跃,跳到了救捞船的后甲板上,安全得救。而当他再起身回头看时,偌大的“振乐57”带着7名船员一头扎进海底,不见了踪影。多少年了,邹陈浩仍能清晰的回忆起这一幕的每一个细节,那种痛失伙伴的痛,那种劫后余生的惊,赋予了他一颗坚强的心,让他完成了从被救者到施救者的角色转换。
其实,这不只是感恩,这还有爱,这还是情。这,就是为什么。
下午——真的勇士
“噗通”,穿戴好装备的潜水员李洪健一跃跳进水中,开始了今天的潜水训练。这是位于上海军工路的上海打捞局潜水员训练基地的一幕。下午两点半,这正是一天中日照最强烈的时候,还好,在水里的潜水员不会感觉到热。但浑浊的黄浦江却让潜水员在水下的目视几乎为零。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情况比这还要糟糕。2004年,打捞局接到了紧急任务,去黄河小浪底水库打捞一艘沉船,在那里,队员们下水后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所有的动作都是靠双手探摸着去完成的,而这一干,就是13个昼夜。最终,他们找到了沉船,打捞出遇难者遗体19具,沉船物品4件,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并给遇难者家属送去了慰藉。
直面危难,正视生死,是每一个救捞人都要经历的启蒙课。能越快跨过心理关,就能越快进入角色,更高效的工作。28岁的任杰,是位于厦门的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东二飞”)的一名普通救生员。每一次被绞车手从空中放下去之前,他都希望能把在直升机下面呼救的遇险者带回机舱里。可就在去年,在基地附近的东山岛海域,一次简单的任务,让他久久无法释怀。那天,海上风浪很大,一艘小渔船被打翻了,两个渔民被困在了礁石上。半个小时后,当东二飞的直升机赶到时,任杰能在机舱口清晰地看得到他们眼中透出的欣喜。他像每次任务一样,迅速检查装备,挂好钢索,示意绞车手,移出机舱,快速下降。几秒钟后,任杰眼看就可以站上礁石了,可是突然,钢索停住了,而与此同时,一个大浪打来,礁石上的两个人像被一只大手抓到了海里,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像西游记片头,孙悟空蹦出石头的那个画面一样,就那么大的浪,一下子人就没了。”时至今日,回忆起这段经历,你仍能从这个退伍军人的眼中看到遗憾和失望。“当时绞车手是为了保护我,他预判到了这个大浪,所以突然停止了下放。”那天回程的路上,任杰在机舱里一句话也没有说。“有大概一个礼拜吧,每天都在想这个事,也不怎么说话。不过在总结会上队长也跟我说,不是我的责任,让我赶快忘掉这件事。”任杰补充道,“后来就没事了,自己尽力了就好。”
美国作家丹 米尔曼在他的书中写到:“你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过去种种,而未来种种又永远不会如你所愿。从来就没有过去的勇士,也不会有未来的勇士,勇士活在当下。”
傍晚——“大V”小宋
下午四点半,太阳仍高高的斜挂在天上,炽烤着高东机场安静的跑道。女飞行员宋寅已经换好了便装,准备打卡下班。她家住在离队里很近的杨浦区,路上要是不堵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家。宋寅和她的队友万秋雯可是全国救捞系统里仅有的两位女飞行员。生日只差一个月的姐妹俩性格各异。留着短发的宋寅个头超过了一米七,瘦瘦的,性格很像男孩子,“我爱打篮球,也爱出汗,所以这么瘦。”她一笑,就露出了一排洁白可爱的牙齿。而在网上,宋寅也是名人。她上过中国最火的娱乐节目,她的微薄有十万粉丝,她更被网友亲切的称作“中国最美女飞行员”。而梳了个利索马尾的万秋雯,和小宋比内向了不少。可在工作中,只要带上头盔坐进机舱,她们就跟所有的男队员一样,面对风浪,直击长空,毫无畏惧。两个上海小姑娘用她们自己的拼搏和汗水,为中国救捞的天空,增添了一抹艳丽的红。
渐渐的,夕阳的余晖映衬在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耀眼的玻璃外墙上,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才刚刚开始张开臂膀,向人们展露出她迷人的身姿。可此时,辛勤的救捞人却没有闲情去欣赏夜上海的美,他们值守在报警电话的另一端,值守在机场里、在大海上,值守在每一个渔民的心里。
孔子有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在每个救捞人的眼中,你都会看到两个字。有些人会把它叫作“愚笨”,而每一个救捞人,却都把它叫做“笃定”。他们笃定的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家国天下的大爱无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