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

2013年08月19日08:42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

钱永刚在展览现场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记者李永刚 摄

  昨日上午,“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3年全国巡展武汉站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钱学森长子钱学刚为此专程来汉。

  在儿子眼中,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和父亲?记者昨日专访了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

  52年中写下三段励志名言

  此次展览中,有几段钱学森在不同年代说出的名言,让钱永刚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亲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系铁道系(上海交大前身),1955年回国,此后他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竭心尽力。”钱永刚说。

  钱永刚介绍,父亲考入上海交大后,起初学的是铁路工程师,“他想成为一名像詹天佑那样的铁路工程师”。

  “九一八”事变之后,钱学森看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大学没毕业又开始学习航空工程,并在《空军》杂志上发表论文《最近飞机炮之发展》。1935年赴美留学之前,他给同学留言:“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有位同学赠言:“祖国待君”。

  “父亲当时还年轻,谈不上对民族做有实际意义的事,但这种选择就是一种社会担当。”钱永刚说。

  1955年,钱学森摆脱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带着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回到中国。

  钱永刚当年才7岁,对于回国还没有多少记忆。后来父亲告诉他,一家人在美国登船时,记者采访钱学森,有人问:“中国这么穷,你回去干啥?”钱学森回答:“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到了1987年,钱学森访问英国时与当地留学生座谈:“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

  “父亲当年已经76岁了,按理说功名成就了,该歇歇了吧?但他觉得国家还不够强大,自己还要继续探索。”钱永刚说。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