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2】

2013年08月19日08:42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

  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建在普通两层楼里

  展品中有不少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的文件、图片等,其中一份《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是钱学森于1956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下起草的。

  钱永刚说:“当时中国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下决心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开始研究我们自己的火箭和导弹。我父亲在美国就是做这种航天的规划,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也没有依赖别人。这份意见书,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第一份规划。”

  在这件展品旁边,有一张不起眼的两层楼房黑白照片。钱永刚介绍,这就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10月。

  “这里原来是一个部队医院,把医院迁走后,包括父亲在内的我国第一代航天人,就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最早的初创工作。当时在基地的人,他们都是野菜充饥,非常艰苦,国家也不可能给很多钱。在那么一个条件下,全国支持航天事业,把第一枚导弹做成了。”

  艺术给科学创新带来灵感

  钱永刚和妹妹钱永真,是在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不仅得益于“科学家父亲”和“艺术家母亲”的熏陶,钱学森本人,在读书时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爱好者。

  记者在展览中看到,钱学森读大学时吹过次中音号(即现在的法国号),参加过雅歌社、口琴会、管弦乐队等。在他的生平展部分,还有他使用过的相机、自己制作的音箱、留声机等老照片。

  钱永刚说:“我爷爷就是‘海归’,也是搞教育的,他非常注重对我父亲的全面培养,让他课余时间去学绘画、摄影。父亲当时并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到后来才发现,学习艺术是对形象思维的训练,能为将来的科学创新带来灵感。”

  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时,旁边就是波士顿交响乐团训练场,他有空就去听,自己也开始练习。钱永刚说:“这种形象思维的训练不断积累,终于在他28岁写博士论文时爆发了。”

  后来,钱学森还撰写出版了《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