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3】

2013年08月19日08:42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儿子忆钱学森:普通两层楼里做成第一枚导弹

  合著的论文背后的故事

  昨日展出的展品中,有一张钱学森和一名叫张沁文的科技工作者合著的论文,钱学森的名字署在张沁文后面。

  钱永刚特意讲述了这篇论文的由来。

  张沁文是山西省一位普通的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1978年冬,他受到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学理论启发,写出《农业系统工程·农业学》初稿,并以书信的形式寄给钱学森,希望得到指导。

  两个月后,张沁文收到钱学森的亲笔回信。从此,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观点、研究学问。

  1980年3月,钱学森赴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时,在太原会见了张沁文,并主动提出与之合作,为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系统工程普及讲座撰写《农业系统工程》讲稿。

  这一天,钱学森在太原一共只待了3个小时,和张沁文谈话就花了1个多小时。

  钱永刚说:“当年这个年轻人觉得为了这篇论文,花费了钱学森太多时间,想把他的名字放到前面。但父亲认为自己只是文章的修改者,坚持把姓名署在张沁文的后面。”

  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张沁文最终在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中,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家。

  一把破芭蕉扇打了3个“补丁”

  一些细心的观众在展柜中看到一把打了3个“补丁”的芭蕉扇,它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复制件等放在一起,感到十分好奇。

  钱永刚介绍,父亲在生活上要求比较低,过去到了夏天,他一直用扇子,扇子用坏了,哪儿破了哪儿补。开始是他自己粘,钱永刚也替父亲粘过。

  更有意思的是,钱学森一生做事严谨、认真,哪怕是像粘扇子这样的小事。钱永刚说:“你要是给他乱粘,他不高兴,还批评我,‘你就这么干活儿?’那我就动点脑筋,把它粘得很规整。扇子虽然破了,但是补上要像样子。”

  一直到2000年,钱学森家才装上空调。

  钱永刚还记得父亲用过很多年的一块手表,不是什么进口名牌,而是国产的“上海牌”。“他从美国回来时戴的一块瑞士表,用了很多年坏掉了,拿出去修也没修好。后来他就买了一块‘上海牌’。”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