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飞行员和救生员紧急出动救助发生侧翻的鲁城渔60326。据介绍,8月10日8时25分,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鲁城渔60998”渔船报告,发现“鲁城渔60326”在青岛朝连岛西南约12海里处翻扣。接报后,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救助飞机紧急出动进行救助。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江浙沪地区陷于40℃以上高温的日子里,10日最高气温32℃的山东蓬莱,真的可以说是“人间仙境”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10日,驻扎在蓬莱沙河口机场的交通部北海第一飞行救助队,却两次鸣响警报,先后出动2批3架次的救助直升机飞往大海和小岛,救助遇险的渔民。正在北一飞采访的记者,亲历了“北海神鹰”的空中救援行动。
“北海神鹰”闻警出动
10日上午原定的安排正是采访北一飞。采访开始不久,飞行救助队队长王震峰就接到烟台海上搜救中心通报:8点25分,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鲁城渔60998”渔船报告,发现“鲁城渔60326”在青岛朝连岛西南约12海里处翻扣,船上有11名打捞海蜇的渔民。
渔民落水的地点距离蓬莱沙河口机场约240公里。9点50分,“嘟——”的警报鸣响,北一飞立即行动起来。10点36分,记者就坐上了机号为B7312的S-76C型直升机;而第一架救援直升机B7313旋即起飞;10点43分,我们的直升机也滑出起飞,直升机很快上升到预定的2100米高度。
S-76C型直升机是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黑鹰”民用版,与民航机的驾驶舱不同,波音和空客的民机驾驶舱,机长左座,副驾驶右座;而救助直升机机长右座,副驾驶左座。这是因为右舱门有绞车手的工作台,既便于绞车手与机长交流,又便于起吊时直升机重心的稳定。因为舱门打开时,记者要摄影和拍视频,在后舱的绞车手兼救生员陈刚又为记者套上了一根移动安全带,确保安全。
11点10分,直升机飞过山东莱阳市;11点26分,耳麦中传来机长的话:前方是青岛崂山。直升机掠过崂山,直奔大海。
遇险船只就在青岛东南离岸约50公里处,直升机从2100米高度下降到600米。前方蓝色的大海上,有几艘渔船,这是接到当地政府通知赶去的救援的船只。北海救助局的195轮也在开足马力赶去,但它是顶水逆流而上,速度自然大受影响。很快,前方的波涛里出现一个起伏的红点。直升机一边降低高度,一边向它飞去。救生员陈刚果断打开了直升机舱门,海风顿时灌进了机舱。红点越来越大,正是遇难的渔船,只见它拖着四五公里长的油迹,右倾90度侧卧在波涛中。直升机一直降到离海面只有16米,也没有见到尚未沉没的船体上有遇险渔民的身影。直升机上,所有人的心顿时一紧。
机长没有放弃,旋即以低空顺时针盘旋的方式,开始海上搜索,每飞一圈就扩大两三海里的半径。采用顺时针的方式,是因为一旦发现落水渔民,救生员可以最快速度报告机长进行施救。但除了油污、渔网和破碎的渔具,没有发现落水的渔民。
这时,机长发现我海军的一艘舰艇正向难船所在的位置高速驶来。机长立即通过区域海上搜救中心,与我军舰建立了海空联系,告诉前方有难船和散落在海上的渔网渔具。舰艇回答“明白”,然后采取了适当措施,以免撞击难船和被渔网缠住螺旋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