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从救助飞机上拍摄的翻扣在海中的渔船。 记者 郑蔚 摄
“人要趁年轻干点有意义的事”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我们此行在北海救捞系统听到最多的救捞精神。
下午,记者正在继续采访,警报再次在北一飞响起。原来,离蓬莱40公里左右的砣矶岛上,一名53岁的渔民脑出血,当地政府请求北一飞紧急出动。
由于直升机上要放置担架,考虑到还有病人家属随行,记者这次未能跟随直升机前行。下午3点40分,B7312号再次出动;4点08分,直升机已经返回沙河口机场。救生员立即将伤员送上等在机坪的蓬莱市中医院的救护车。
机长许凡告诉记者,砣矶岛上的简易机场半径只有15米大小,机坪上还晒满了渔民的海带。为了争分夺秒,他们只花了4分半钟就完成了起降的全过程,然后以最快的巡航速度赶回了蓬莱。
这不能不感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从2007年起,北一飞先后与渤海湾周边海域有人居住岛屿建起了我国第一个陆岛空中救援网,目前已达32个岛屿,每个岛屿都建有简易机坪。已经实施陆岛救援121起,成功救助海岛军民128人。平均每年20人左右。
许凡是典型的“80后”,是救捞系统自己从海事大学学生中培养的飞行员。北一飞书记张源介绍说,许凡是北一飞中救人数仅次于潘伟的飞行员,大约救了300多人。记者问他为什么安心救助飞行,不到航空公司去当待遇更好也更安全的飞行员?他答:“这十多年来,国家为培训我,也在我身上投资了上千万元,还给了我架价值上亿元的飞机,这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怎么能走?再说,我也想趁年轻干点有意义的事,比老想着钱和享受强。救助人命,这是天大的好事,对我个人也是天大的机会。要不干救助飞行,再想起来做好事,就只能在马路边上扶老奶奶过马路了。”
北一飞组建10年来,共执行救助任务657起、飞行1130架次,救助各类遇险人员1081名,救助人数占全国救助飞行系统41%,在飞行救助的历史上创造了无数个奇迹。(文汇报山东蓬莱8月10日专电/特派记者 郑蔚 赵征南)
(来源:文汇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