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91部门公布2012年度决算 原铁道部信息未知--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中央91部门公布2012年度决算 原铁道部信息未知

2013年07月23日09:10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记者昨天统计发现,截至当日共有91家中央部门公布了2012年度决算信息,另有中国侨联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两家单位只公布了三公信息,而没有公布整体的决算信息。引人关注的是,除中国侨联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外,这91家单位当年的结转结余资金超过了2027亿元,平均每家的结转结余资金都在22.27亿元以上。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大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一些部门的结转结余资金持续数年递增,就说明这个部门的预算编制不尽科学。他建议可将不合理的结转结余资金收回中央总预算。

  焦点1·结转结余

  气象局结余同比增近17亿

  在中央部门年度决算信息公开中,不少部门出现决算支出的巨额结转结余资金问题。财政部2010年度决算信息显示,其支出37亿元,其中结转结余资金超13亿元;2011年度决算中,支出33亿元,其中结转结余资金接近8.4亿元;2012年度决算信息显示,支出总计49亿元,支出中的结转结余资金为10.4亿元。这些部门支出中的结转结余资金不仅数额巨大,且占支出总额的比例也极高。

  中国气象局结转结余资金连续两年增加,其2010年度决算支出中的结转结余资金36.4亿元;2011年度决算支出中的结转结余资金超44亿元;2012年度决算信息支出中的结转结余资金为60.9亿元,同比增加近17亿元。

  刘桓介绍,结转结余资金数额巨大,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预算编制不科学而导致的,是不合理的。如很多铁路、水库等大型建设项目,不可能1年建成,再加上一些预算周转金、垫付款等支出必须存在,因此支出结转结余资金的出现是必然的。

  持续增加资金收归中央预算

  刘桓强调,预算单位编制预算时要尽量考虑拨付资金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当年项目建设或使用的资金需求。如某部门结转结余资金持续数年以逐年递增的态势存在,且增加额始终较高,就说明该部门预算编制存在不科学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合理预见性,编制相对较为粗糙。

  对于结转结余资金,刘桓认为绝不能简单地加以核销,这些资金都是国有资产,从原项目中简单剥离,是国有资产流失。

  他建议,对于结转结余资金持续大额增加的部门,从节约财政资金角度看,应主动降低申报预算的规模,转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要让结转结余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也不要给财政继续制造历史问题。如有关部门不吸取教训,国家应该对其进行统一的硬性清理。

  焦点2·超预算

  决算超预算2200多亿元

  此次中央部门年度决算信息公开的数据显示,2012年决算总额9200多亿元,超出预算2200多亿元。刘桓认为,相关部门如此轻易就能多要到占总额近四分之一的资金,预算追加太多一方面说明有关部门要钱太容易,另一方面也必然存在花钱太随意的问题。

  成因预算要钱容易与经济发展有关

  刘桓介绍,目前我国关于预算资金的审查和监督确有一些不够严谨的问题,如各级人大的预算工委其人员数量通常远少于同级财政预算部门的人数,要全面核查就工作量而言确实无法完全做到。

  同时,这种预算要钱太容易,部门花钱又太随意的问题,也和近十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有关。刘桓认为,支出多的根源正是收入多。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财政增长速度,有些年份甚至高达20%以上的财政增速。预算要钱太容易,确实也和我国财政部门手中有钱了有关,不少部门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正是这样经年累月养成的。

  观点编“影子预算”核减不合理资金

  刘桓认为,财政资金不能收上来就必须支出,可考虑普遍设立“预算调节基金”,将一部分财政收入“储存”起来。对于预算追加问题,人大部门在审议时,绝不能被申报部门牵着鼻子走。

  刘桓介绍,一些发达国家的议会针对政府部门编制的详细预算,会根据其主体内容,编制一份大体内容类似、相对粗略的预算。通过对比,核减政府部门原始预算中不合理的资金要求。这也被称为“影子预算”编制。我国可以借鉴这类方法。刘桓建议,我国可考虑从人大和财政部门抽调人员单独成立部门从事此项工作。

  焦点3·公车

  公车糊涂账缺乏回应引发新质疑

  此轮信息公开中,公车问题引发糊涂账。国家气象局2011年决算和2012年决算显示,其凭空添出1000多辆公车,但未说明原因。财政部等其他十余部门也出现公车数对不上账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日只有财政部作出回复,原因是财政部在2012年新增4家预算单位,其公车统计纳入财政部范畴,因此公车总数增加,但这些非新购车辆在购置费里无法体现,就出现了数据对不上的问题。

  不过此事引发了公众新一轮质疑,为何有关部门只有一家出面澄清,其他部门为何没有回应?

分享到:
(责编:李清彦(实习)、申亚欣)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