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河南荥阳一妇女驾电动车与一辆大型水泥车相撞后,连车带人被卡在车轮下,但仍活着。水泥车司机下车查看,中间站起身时,满脸是血的妇女显得异常害怕,哭着央求“不要碾死我!”目击者见状拨打报警电话,直到交警和120赶到现场,这才驾车离去。被撞女子求司机别碾死,这个社会怎么了?
[新闻吐槽]
被撞女子求司机别碾死,谁的悲哀?
“不要碾死我。”6月30日,一红衣女子在大罐车底下,发出求生的最强音。这一声振聋发聩,这一声深深的扎入了很多人的心。一种深深的悲哀,席卷而来。
“不要碾死我”这一声的哀求,掩饰不住其内心的惊恐。这名女子为何如此恐惧?因为无德司机“二次碾轧”致人死亡的新闻屡屡见诸报道。“撞伤不如撞死”已成为一些肇事司机的“理性”选择。在司机“宁愿撞死,不愿撞伤”背后,有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
根据现有交通法规,撞死一个人的各种赔偿最多也就是二十万元,而撞伤一个人,则可能意味着一个远高于死亡赔偿的经济责任。也就是说,以前多起事故中的司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撞死,而不是撞伤,其实是想利用现有法规的漏洞,为自己寻求一种更节约的事故成本。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合理的交通法规制度在杀人。
期待着立法者能够承担起责任,尽快完善交通法规,以使一些无辜的公民不会再因为它的不合理而白白地付出自己的生命。
[新闻观察]
被撞女子央求司机别碾死还需要细节来还原
文:知风
尽管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被网友聂志义全程拍摄,形成“有图有真相”的新闻事件,但其中为何出现“不要碾死我”的哀求,还需要细节来还原。因为,这些细节涉及到肇事司机在下车后,“又站起来”和“再次蹲下”的过程中,说了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意图上的表示。这关系到被碾到车轮下的中年妇女哀求“不要碾死我”,是肇事司机当时的表现引起的,还是纯属伤者主观上的判断。
但是,从相关的信息碎片来看,对此的评论,不少是忽略了肇事司机在“又站起来”和“再次蹲下”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而是趋向于把“不要碾死我”看做伤者习惯性的自我保护,并疑是有客观依据的社会经验。
诚然,在交通意外中,确实存在“撞伤不如撞死”的极端案例,社会上也确实存在对生命毫无敬畏的戾气。但是,在一起意外的交通事故中,仅凭伤者的一句“不要碾死我”就“浮想联翩”,借此抨击相关的社会无良现象,就有点小题大做了。
我们在揭露和抨击某种社会问题时,不能把貌似的可能当做结论,否则,可能让本来就不易的生活环境更显逼仄。现实社会中的恶性事件和意外不幸,可能在伤害的结果上类同,但在社会危害性上完全不同。如果在一句“不要碾死我”中,延伸出抨击社会上弥漫着的戾气的着陆点,其实也是在频繁发生的交通意外中添加恐怖的色彩。而社会现实哪怕再不济,是不是到了被车撞了还要乞求“不杀之恩”的程度?因此,别把“不要碾死我”当成社会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