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滏南庄村民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近半个月以来,陆续有媒体将目光投向河北邯郸曲周县,这里5月底发生的“麦田被毁事件”引发关注。为了解事件背后的问题焦点,本网记者日前奔赴现场调查采访。
在采访中,当地政府称,当地部分村民为获得更高补偿金而不断歪曲事实,且政府不会答应他们提高补偿标准的要求;当地村民则表示,将出具调查报告反驳当地政府占地是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说法。
村民将出具调查报告反驳政府“高效农业说”
事件发生在曲周县白寨乡滏南庄村。滏南庄村紧邻县城中心,从县政府附近驱车前往,不到10分钟就能抵达。记者向站在村口的一名中年村妇说明采访意图后,就被引领到村里不远处的一所小学内。一位自称是学校教师的村民在索要记者名片后,将记者带到学校教室内介绍情况。
“5月31日发生麦田被强行毁坏的事件前,乡政府从未告知村民土地去向,也未提供征地批文、协议或者买卖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还把上来阻拦的村民打伤,部分被打的村民甚至还被刑事拘留。”这位村民告诉记者。
他透露,现在滏南庄村村民正在着手撰写调查报告,准备用明确的数字对比耕地被流转前后,所种植的农作物效益孰高孰低。他表示,这将是对乡干部所谓“滏南庄村农田使用率不高,流转土地是为了发展高效农业”说法的有力反击。
但这位“教师村民”不愿告知姓名,也不愿被录音录像。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乡里的领导已多次找他谈话,警告其不能再以教师的公职身份带领村民继续“找政府麻烦”。
记者在这所小学教室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有大约十几名村民在场或聆听、或发言。这些村民中的几位代表向记者诉说了耕地被占的经历。
一位叫范玉环的村民告诉记者,自己当天被推倒的是2.4亩小麦地,还有35天就要收割了。她既没有在任何协议上签字,也根本不同意政府强行收地的作法。她说现在自己只想政府把土地还给自己继续耕作,因为“一亩地能养活家里四五口人”,这是农民的“命根子”。
村民胡秀月被推倒的地上种着1.1亩的葡萄树,一年可以有四万块的收益。她表示,自己的土地产出效益很好,无法接受被政府一次性买断给私人企业,她认为这是在“变相买卖土地”。
受访村民表示,曲周县以前的土地流转方式都是付给农民每年每亩地1000元左右的租金,从没有一次性买断土地经营承包权的,“这么做是想过一段时间再正式征收这片土地,为不合法的征地过程披上合法的外衣”。
“我们的地都是一级地,为什么要按照盐碱地的标准补偿给我们?”村民李国英则表达了对“补偿款”的不满,“政府开出的每亩地31600元的补偿标准过低,很多村民无法接受。”
还有一位叫席银国的43岁村民表示,两年前村里因为修路就征了他两亩地,这次又损失了1.6亩地,现在“一分地也没有了”。他家里有两位老人、两个大人和两个孩子等着吃饭,他不知道未来的生存出路在哪里。
村民们告诉记者,当地政府的强行收地行为从去年底就陆续开始了。他们在今年2月已向河北省信访局反映有关情况,并收到开具的“信访事项交办告知书”,告知“请到当地信访部门或省国土资源厅查询,办理单位将在2个月内作文字答复”。但村民们表示,他们迄今为止“什么答复也没收到”。
当地政府:不会答应部分村民提高补偿标准
滏南庄村民向记者提供的材料中称,5月31日上午,乡政府出动400余人将村后400余亩小麦、果树和菜地铲为一片废墟。但接受记者采访的白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张振刚却表示,当天被推倒的只有13户的5亩多小麦地,且没有发生任何肢体冲突。
“之所以不等收割就推倒这5亩多小麦,是因为当时(绿洲)公司已经承受很大损失了,时间上不能再往后拖了。”张振刚说。
据介绍,滏南庄村前后被流转的土地共计340多亩,选择与曲周县绿洲生态园木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目的是为了发展高效农业,探索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在村干部充分宣传过后,当地村民都知道这个作法,包括上述13户村民,而他们之所以加以阻挠,只是因为“对补偿价格不满意”。
白寨乡乡长贾书国对记者表示,除13户未领取“补偿款”外,其他村民都将现金领回了家,这就代表认可政府的作法。村民们领款时都有签名和按手印,而且乡里保留现金票据予以证明。他还补充说,这13户村民主动与媒体联系,歪曲事实,目的是获取更高的补偿,这是在“套取国家资金”。
“从5月31日到现在,乡里一直在做13户村民的工作,但不会答应他们提高补偿标准,因为这样一来其他村民也会想得到更高的补偿。乡里会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通过提供务工机会、办理低保等途径满足,相关举措最近就可能出台”。张振刚说。
贾书国则表示,失地农民的低保和新农保加在一起“一年能给1000多,比光靠种地的收入好多了”。此外,每年绿洲公司还会根据效益情况向村民分红。
对于“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提法出自何方,张振刚称这源于“十八大精神”,省里市里没有具体文件,乡里自己研究出的操作方案。至于为何要转让给绿洲公司来“发展高效农业”,张振刚并未直接回应。他表示选中这家公司的过程他并不清楚,但“这公司在我们县里算是比较有实力的”。
在记者采访结束后,曲周县委宣传部曾多次主动提出将向记者补充更为详尽的说明材料,但截至发稿前记者并未如约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