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发生的故事,是中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缩影。中央组织部6月30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比上年增长3.1%;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比上年增长4.3%。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目前中共的基层党组织分布在中国的7245个城市街道、3.3万个乡镇、8.7万个社区(居委会)、58.8万个建制村。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都在99%以上。
近年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中共将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的视角,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延伸,由此获得持久发展的新鲜源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共对基层党建历来高度重视。从基层组织建设年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等活动,着眼点和着力点无不是抓基层、打基础。
“情况变化最快的是基层,遇到问题最多的也是基层。”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说,近年来党的建设突破最多、最见实效的也恰恰是基层组织建设。
以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为例,截至2012年底,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中共党组织数量比上年增长18.8%;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党组织覆盖率分别比上年增长1.8、0.3个百分点。
中共中央组织部表示,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得益于设置方式的不断创新。除了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外,目前中共还普遍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先行组建群团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方式。
强基固本方能长治久安。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共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为此,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创新是活力之源。党建领域专家指出,面对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转变和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中共而言是大势所趋。唯有如此,方能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永葆活力。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