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昆明6月22日消息(记者王茂盛 李健飞 红河台龙家宝)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6月22日13时29分,在柬埔寨金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也已经超越西班牙,仅次于意大利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因国际河流——红河流经全境而得名。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为461.04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为166.03平方公里。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等3个片区,82个村寨。
哈尼族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在全世界人口有200多万。其中在中国有131万哈尼族人,其余分布在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中国的哈尼族聚居区。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农业生态奇观;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杰出范例;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文化的不朽诗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