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我国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 我国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2】

2013年06月22日14:4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上百万亩梯田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哈尼梯田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据汉文献记载,红河哈尼梯田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开垦和耕作历史,是一直延续使用和发展的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和谐生态环境,是人类千百年来在恶劣生存条件下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象征,是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结晶,是活着的农业文明的历史见证。

  四素同构的原理:茂密的森林植被吸纳了水,汇成溪流、泉水,流入水沟,灌溉了哈尼梯田;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因高温使河水常年蒸发,巨量的水蒸气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热气团到了高山低温的“阴湿高寒区”,遇到冷气团而冷却、凝聚成浓雾,再形成雨水降落;水顺着梯田,层层下注,被水土涵养,再注入河流,形成了周而复始、循环无尽的生态系统。

  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独特方式,对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文学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点。

  云南红河州在2000年10月决定哈尼梯田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并开展相关工作。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有利于实施红河哈尼梯田整体保护。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一套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将红河哈尼梯田各类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确保了文物和习俗、景观与生态的整体保护。

  在申遗十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哈尼梯田先后被冠以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殊荣。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如哀牢山崇山峻岭中一位养育了无数大山儿女的美丽母亲,她风韵犹存、活力四射。今天,她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向世界精彩亮相。

  正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陆续选出多个本届会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继6月21号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后。今天13时29分,中国云南哈尼梯田通过表决也成功入遗,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至此,我国已经超越西班牙,仅次于意大利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

(来源: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