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与科技、商贸、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业态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第五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总主营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比上届增长28%。全国共有41家文化企业在A股和香港H股市场上市,证券市场的文化企业板块初步形成。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渠道更加畅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积极作用日益发挥。全国已有民营文艺院团10000多家,混合所有制及民营广播影视制作经营企业5000多家,民营企业在印刷复制企业中比重占80%以上、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占70%以上。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4月,我国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9.8万家。2005-2012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电视剧生产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居世界第二。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0.73亿元。
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一批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贸易平台影响日益广泛,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达1665.02亿元、出口成交额达123.82亿元、总参观人数达479.17万人次,分别比上届增长15.98%、7.46%和36.45%。
经过十年不懈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有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力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力促进了各类文化人才涌现。文化领域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焕然一新,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文化建设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各地各有关部门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