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商户道歉信何以引发争议?【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延安商户道歉信何以引发争议?【2】

2013年06月13日13:03    来源:华声在线    手机看新闻

  [新闻观察]

  勿过分解读延安被踩商户的“致歉”

  文/吴晓华

  这很容易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公关”的结果。跳踩商户头部事件发生后,官方回应责任人为“临时工”,网友在质疑这一说法的同时,“发现”了延安一座名为“城管大厦”的30层高楼,不少网友感叹:延安城管果然霸气……不仅延安城管被“人肉搜索”,连国家人事部门主管部门亦被涉及,有人申请公开“临时工”信息。网络时代,任何的封闭与蛮横,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是故, 第一时间里平息事态,是地方政府的唯一选择。

  就另一当事方刘国峰而言,其身份与地位,均不足以需做出“回应”,以示对等,尽管城管方面抛出了“临时工”来应对。按照一般的逻辑,被殴商户在基本要求被满足后,大多选择沉默甚至是回避的态度。刘国峰如此高调且站在“政治大局”高度,来认识并做出回应,确实不在情理之中。所以,网络上一片拍砖之声,理所当然。只有极少数网友对这封信表示支持,“圣地一枝花”跟帖说,“事情终于得以圆满解决,还圣地一片清净”。

  延安是革命圣地,正因为如此,民众才会对当地政府部门的执法有更高的期望值。不过,凡事皆应有度,城管执法应该如此,民众面对城管违法的态度,亦应该如此。民众诟病城管粗暴执法,并非他们是民众天然的“公敌”,是敌我矛盾,而是他们一贯的粗暴执法,欺压弱势商户已成常态,引发了众怒。实际上,如果没有城管们的辛勤劳动,中国的城市管理,无疑会更糟。就商户而言,他们存在一定的过错,也是事实。两种理念与态度碰撞的结果,当然是城市管理的进步,但我们并不希望,城市文明会以这种“不文明”的方式发生嬗变。

  从本案来看,如果地方政府的作为足以弥补此案带来的恶劣社会影响,民众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据媒体报道,6月5日,延安市政府已对2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进行党政纪处分,6名参与现场执法的协管员被解聘。此外,延安市公安局还对2名涉嫌违法的工作人员分别给予刑事和行政拘留。7日,延安市城管局长张建朝向刘国峰鞠躬道歉,承诺将承担全部医药费……

  过分解读延安被踩商户“致歉”的内涵,我们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自以为是地站在道德高地,怀疑一切正面的努力,让所有的一切,包括城管的追责、商户的自省,都失去意义。这应该也不是和谐社会所希望看到的现象。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