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蓝图 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千万工程”绘蓝图 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4】

2013年05月29日21:05    来源:浙江在线    手机看新闻

  软件支撑,两翼齐振才能强

  “千万工程”离不开软件支撑——浙江把“加强公共服务”和“推动以文化人”当做“千万工程”的两翼。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话很精辟:“两翼齐振才能强”。

  结合环境整治,浙江村村“种文化”: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杜黄新村是诸暨的一个普通乡村。除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杜黄新村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特色:村里的墙上,村民自己画上了“求知若渴”、“卧冰求鲤”等宣扬尊师、孝道等美德的图画;每走几步就有一幅小标语竖在路旁……

  嵊州市借着“种文化”东风将“越剧之乡”这个品牌越擦越亮:全市活跃着50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近2.5万支业余文体队伍、51.4万名业余文体骨干,农村“天天有戏”,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下乡观看。

  杭州将“十五分钟文化圈”推向乡村,正在实现文化设施村级“全覆盖”。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很有见地:“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美丽乡村不是“面子工程”,要实实在在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要。浙江省领导如此理解以“千万工程”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农民享受公共服务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责任。”

  走进次坞镇汪阮家坞村现代化的为民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村民纷纷告知方便之处:代办建房手续、代办临时身份证、房产证明盖章……这些以前必须到县乡去受理的繁琐业务,如今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妥。

  2011年以来,浙江省实现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通信通讯、供水供电、农资补助等50多项服务;中心村建立集商品供应、农技推广、金融服务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基本涵盖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将社会管理架构延伸向农村,使广大农村的管理高度、精细度大大提高。2007年开始,海岛舟山市试行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4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360个管理服务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服务群众。“邻里间有矛盾,我打个电话找网格负责人调解,矛盾就不会变大。”定海区白泉镇村民黄金香说。

  10年来,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10年扎实耕耘,还带来了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由于浙江在基础设施、人的素质、社会管理诸方面实现了城乡的“无缝对接”,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而城市成为农村的CBD,城市、乡村越来越趋于一体。(记者王慧敏、顾春)

(来源:浙江在线)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