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蓝图 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千万工程”绘蓝图 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3】

2013年05月29日21:05    来源:浙江在线    手机看新闻

  尊重农民,赢得支持才能快

  短短10年,“千万工程”竟收如此成效!人们惊叹于浙江的“快”。

  “只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切实捍卫他们的民主权利,就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浙江历届领导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

  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的变化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过去的金大田村,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村民日夜紧闭门窗,苦不堪言。尽管村干部一遍又一遍吆喝着清理垃圾,嘴皮子都磨破了,然而收效甚微。“千万工程”开始后,村委会改变工作方式:“村庄整治从何入手?”问题交给村民去解。

  “清理垃圾。”大家异口同声。于是,老大难不再难了:不用动员,村民人人动手,个个争先,全村足足清扫出500多吨垃圾!垃圾清除后,生态公园正式动工,青石板铺上了,古民居留下了,绿荫遍地,连对环境十分挑剔的白鹭也成群在此安家。

  “‘千万工程’实质上就是民心工程。10年来,我们的每个项目、每项规划都听取农民建议,尊重农民选择。所以,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的话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记者在采访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种“顺利”。孙端镇皇甫庄村内有一座垃圾山,年代久远到没人说得清起源。这回,村民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把垃圾推出去,在垃圾山底部,甚至清出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垃圾!

  村民们不但改掉了不讲卫生的习惯,还自觉加入了整治队伍。在富盛镇,6000多名群众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在柯岩街道河塔村,蜿蜒的河道边洁净无片纸,水底可见水草茵茵。县农办副主任尹伟梁讲了个故事:有一天村里环境检查,在路边树下发现一块西瓜皮。第二天,放瓜皮的村民主动来道歉,说他的本意是瓜皮可以做肥料,没意识到破坏了环境。他愿意给村里当三天义工,表示歉意。现在,农村告别了昔日的那种脏乱,百姓的要求越来越高。柯岩街道州山村世代沿河而居,村民提出,“沥青铺路那哪儿行?新铺的路得以石板为主。”

  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州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尧坤很自豪:村民们把瓜皮、菜叶、树枝等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最终还田,酒瓶、铁皮、废纸箱等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城里都很难实现的垃圾分类处理,在我们这里家家都自觉做起来了。”

  以业为基,互联互动才能久

  两座对峙的黛色山峰夹拥出一带椭圆形的海湾,拳头大的鹅卵石在海水激荡下发出哗哗的响声。远处海湾里,渔火点点。这里,就是浙江舟山大名鼎鼎的渔村乌石塘。

  乌石塘有名,是因为这个渔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浙江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创下了年产万吨鱼的纪录。不过,近些年,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渔民生活举步维艰……

  “千万工程”让渔村再次兴盛起来。结合村容整治,当地政府提出“渔民上岸、游客下海”的新方略——鼓励渔民上岸办渔家乐,吸引游客下海泛舟垂钓。全村几乎家家都开办渔家乐,渔民个个成了“白领”,来村里打工的内地民工近千人。

  乌石塘渔家客栈协会会长庄小根告诉记者:“生产方式一变,一根甘蔗两头甜:渔民收入翻了几倍,通过休渔,渔业资源也多起来了。”

  “实施‘千万工程’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贯穿工作的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决心。

  这几天到义乌市何斯路村,定会陶醉在薰衣草芬芳的香海里。义乌鼓励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何斯路薰衣花园、赤岸“欢乐田园”、上溪“十里桃花坞”、义亭“十里红塘飘香”、后宅“四季果园”……陶醉山水之乐中的农民,个个挣得盆满钵满。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是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全县只有10.95万人口,却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中,其中1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5个。

  “千万工程”实施后,全县先后建成48个小区,安置下山农民31495人,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要让进城农民留得住、富得起,关键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近年来,云和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木制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32家,实现木制玩具产值25.08亿元,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城农民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云和这一昔日全省闻名的贫困县发生巨大变化:10年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翻了三番,全县城市化率达到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