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一水库泄洪引来罕见草原水灾 近万人受灾(图)【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内蒙一水库泄洪引来罕见草原水灾 近万人受灾(图)【2】

2013年05月20日11: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行洪区内建起民房成隐患

  此次洪灾伊敏河镇小屯区735户均不同程度被淹。“小屯区大部分就在行洪区内,洪水来了它肯定被淹。”伊敏河镇一位干部的话解释了这次“天灾”的必然性。

  1976年,当地发现煤矿,随着企业的进驻,1988年成立了伊敏河镇。伊敏河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收益都特别好,当地的华能伊敏电厂又有很多打工的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选择在这里安家。以小屯区为例,本地户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来自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周边旗县。

  但是,由于管理跟不上,不少外来户在行洪区内私搭乱建,带来了安全隐患。伊敏河镇党委书记李洪庆说:“小屯的一些居民在家里就能看到河槽,来了洪水能不淹吗?”

  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水电公司副总经理马旭东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009年水库截流以来,行洪区内又新建了不少居民房和旅游点。

  行洪区内建房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光本身肯定被淹,影响泄洪,对下游造成威胁,而且破坏植被,影响整体的生态环境。

  既然存在诸多隐患,但为什么一直没有治理呢?石乙澍说,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禁在行洪区内盖房,也不能种植过高过密的植物,但却没有赋予防汛部门执法权,只能靠地方政府管理。

  但事实上地方管理又相对滞后。据李洪庆说,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旗政府一共组织过4次清理搬迁行动,简直就是和居民斗智斗勇,但没有一次成功。1999年,他参加了一次搬迁动员活动,居民们“白天放炮,晚上点火”,轮流值班放哨与政府工作人员对抗。

  “居民在路口设置铁丝网,在路上埋铁钉,那阵势就像当年对待敌人一般。”李洪庆说,几次动员无果,政府也只能妥协,本着“只要不出事”的原则,动迁的事就这样被搁置了。

  此次洪灾被淹,小屯区必须整体搬迁,但无论是过渡安置还是整体搬迁,目前看来仍是困难重重。

  记者采访时发现,即使很多房屋倒塌、被淹,小屯区居民仍然不愿意搬迁。“往哪搬?地都在这,搬走了怎么生活?”居民闫丽娟说。她的婆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小屯居住,家里开垦了15亩地,盖了砖房,养了牲畜,如今一家三代人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让他们放弃家园,实在难下决心。

  “前些年政府也组织过搬迁,让我们搬到20多里以外的五牧场去,啥也没有,搬去那干啥?”居民徐树珍说,政府虽然组织过搬迁,但搬迁地点远离乡镇,尤其是离华能电厂太远,打工不方便,而且说是搬迁,他们原有的房屋、土地、牲畜的棚圈等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搬。

  李洪庆说,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户籍都不在本地,计划生育、土地划分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一直难以拿出完善的搬迁方案。转移是容易的,但对于已经形成20多年生活习惯的居民来讲,如何帮助他们延续原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很困难。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