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作风)福建南平:“拉家常”拉起“互信桥”
新华网福州5月16日电(记者李柯勇 许雪毅)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嗑,听民声、解民忧,办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实事好事——福建省南平市开展“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要求干部“下得去,干得好,有实效,受欢迎”,逐渐形成常态。
“我是‘半个钉子户’。”这是张鼎英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两个月前,南平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开发旅游项目征地,其他几十户都签字同意,只有62岁的张鼎英不签:“你征了我的地,给俩钱很快就花完了,子孙后代吃粮咋办呢?”
村干部找他谈了一次又一次,不行,只好请乡党委书记曹文彪亲自出马。曹文彪接连去了三次,喝着茶,嗑着瓜子,环顾张家狭窄的小屋,逐渐听出了张老汉的“话外音”。就问:“你家几口人?”
“6口人,都挤在这80多平方米里头……”其实,张鼎英想要一块宅基地盖新房,却又不符合条件,觉得说不出口。这才是他不同意征地的深层原因。
“老张你看这样行不?”曹文彪抓住了“病根儿”,开始帮张鼎英谋划,“你的院子我们只征临街的一半,给你置换一块宅基地。补偿款一分钱也不少你的,旅游发展起来你还有钱赚。”
张鼎英痛痛快快签了字,说:“‘拉家常’帮我拉走了困难,拉来了好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