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拉家常”拉起“互信桥”【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福建南平:“拉家常”拉起“互信桥”【2】

2013年05月16日07:5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只有把你当成朋友,他才会掏心窝子。”曹文彪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常常主观臆断,跟老百姓有了隔阂。走到群众中去,摸准脉搏,才能正确决策,减少矛盾。”

  “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始于2011年7月。武夷山市五夫镇的干部发现,地方工作常常“费力不讨好”:费心费力上个项目,本以为是“民心工程”,老百姓却并不高兴,纠纷、上访时有发生。为什么?没有了解百姓真正需求,“拍脑袋决策”,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于是,干部们去和百姓拉家常。五夫镇党委书记周建平说:“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群众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什么。以前是被动地与村民打交道,现在是主动去了解村民的困难和想法。”

  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直接反映给决策层,短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赢得了百姓信任。这一做法很快在武夷山全市推广——

  洋庄乡坑口村,由于竹山经营权纠纷,村民分歧严重,整整六年选不出一个村委会。市、乡干部去拉了几个月家常,终于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弥合了裂缝。

  上梅乡首阳村水管严重老化,经常漏水。拉家常的干部当场立项,协调资金,确保村民喝上放心自来水。

  五一村大埠山新村村民抱怨,村主干道黄泥路坑坑洼洼,运箱水果都颠破了。拉家常的干部共同努力,仅半个月就硬化了1.5公里路面……

  武夷山是历史文化名城,曾在这里生活治学40余载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有言:“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而武夷山青年干部李智说:“有事没事去老百姓家里坐坐,一回生,二回熟,跟老百姓距离近了,就好做工作。”

  “我们都应该向街道老大妈学习,她们走门串户,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来,邻里有纠纷,她们一出面讲话人家就听。”武夷山市委书记梁伟新说,新一代青年干部,包括不少来自农村的干部,都是在城里读书长大的,很多人不了解农村,一张嘴就是那几条大道理,老百姓不喜欢,工作也做不到位。“我与百姓拉家常”就是让干部与百姓建起互信的桥梁。

  从2012年3月开始,“我与百姓拉家常”推广到南平全市。如今,福建省委组织部又将其推向全省。截至目前,南平已有5.98万名干部下基层拉家常,共建立联系点3.5万个,结对帮扶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共9.6万人次;建立民情台账6.25万条,收集意见建议5.86万条,化解矛盾纠纷7600多起,办好事实事3.75万件。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