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门头沟将诞生第一条国家步道(图)【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北京西门头沟将诞生第一条国家步道(图)【3】

2013年05月03日10: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成熟的步道系统使人们得以与环境友善沟通

  美国阿巴拉契山径保育协会的Robert D. Proudman告诉记者,美国在1968年通过了国家步道系统法案,运作到目前已经有30条国家级步道。

  美国的国家步道通常是宽1米的小径,有些路段就地取材由石头铺就,有些路段就是土路,在谈到国家步道的建造和维护时,Robert D. Proudman说,很多步道的修缮和维护工作都依靠志愿者义务完成,“这些志愿者都是由热爱自然和徒步的人组成,很多时候他们会组成各种规模的户外俱乐部,往往要自带干粮徒步巡查所负责的国家步道路段,遇到大树倒在步道上,他们要用斧子解决问题,恢复步道的畅通。”这些义务工作有些很辛苦,但是志愿者们乐在其中。

  2007年,台湾“林务局”将始于美国的无痕山林理念引进台湾,台湾“林务局”罗东林区管理处的林皓贞多年在台湾步道系统一线工作,她告诉记者,台湾的步道系统目前已经比较完善,这个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自然体验创作、创意游程活动、环境调查监测、聚集步道志工和环境教育教材。

  “在推动无痕山林运动中,我们教导大众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与技巧,减少游览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同时通过步道认养以及步道工作假期等形式,推出多元的步道维护和管理的参与机制。在步道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在兼顾水土保持的前提下选用了生态材料,所以像水泥台阶、塑料垃圾桶等在步道系统中比较少见。同时,我们不强调步道本身和周边公共设施建设的高质量,而以建设安全完善的步行体验廊道和提供步行的优质环境为主。让漫步在步道上的人体验到轻装、简食、徐行、宁静的慢走乐活方式。”林皓贞说。

  台湾无痕山林运动的主要原则包括:实现充分规划与准备,在可承受的地点行走和露营,适当处理垃圾维护环境,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降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尊重野生动植物等。

  林皓贞认为,步道提供人们亲近山林、体验自然、认识山林生态的最佳途径,在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活力及潜力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环境之经济与社会技能,使人们得以与森林友善沟通,并从徒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正是步道存在的价值所在。“步道的多元价值不止休闲健身,亦是国家的线性自然人文资产,是国家的游憩系统、国家的健康指标”。

分享到:
(责编:王泽、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