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活力不应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刺激政策,而应更多来自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政府和市场的“换手”也是本届政府一直强调的核心理念。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说,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可以预见,民营企业将更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准入门槛曾被人为设高的领域。资本的流向将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而非政策来约束。
微观政策要放活,也是简政放权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这个承诺正在逐渐兑现。本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
正在推进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减少了重复纳税环节。这对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企业的负担减轻了,意味着政府的收入会有所减少。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9%,为2011年以来最低季度增幅,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其中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5.2%。
在这种阵痛中,中央仍然强调“社会政策托底”,充分显示了坚守民生底线的决心。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必须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加强底层群众生活保障,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中共最高领导层的“新”经济学,出现了新的提法。但这并非是重起炉灶,而是对稳中求进的新注脚。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国仍需循序渐进地探索。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终归还是要落到实践,而实践正是最大的挑战。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