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彼此摸底”
4月24日,在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亚太战略变局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学术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对美国高官“排队”访华现象进行了解读。
参加此次研讨的美国前任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美国高官近期接连访华,双方不仅谈论朝鲜问题,还在很多领域进行了交谈,例如最近的货币贬值和禽流感问题。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认为:多名美方高官接连访华,首先是“探路”。因为双方都是刚刚组建新的领导班子,是不是会有一些和以前完全不同或者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政策,大家要彼此摸底,确定下一步的方向。另外,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区域热点问题,在全球层面的金融改革、能源问题、中东问题等,也都是双方关心的话题。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 焦点
“中美制造业面临更多竞争”
美国国务卿克里日前访华期间表示,欢迎中国人到美国投资,并表示投资中只有很少比例的项目会受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安全审查,涉及企业性质和开办地区。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官方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目前,中美双方正在谈《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将加速。与此同时,中国当前对欧洲的投资增长非常快,因为欧洲限制少。
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本周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BIT谈判将是今年7月举行的中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中极为重要的内容。2008年,中美双方同意启动BIT谈判,但是一直进展不大。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表示,除了区域热点问题,中美贸易上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要重新发展制造业,可能会在这方面与中国有更多竞争。
奥巴马在第二任期伊始就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他曾经明确表示,要“让美国成为新增就业和制造业的磁场”,要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
对此,周世俭认为,“不容易”,这是“谈易行难”。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曾在博鳌论坛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美国是技术型劳动力市场,重返旧式的制造业不现实,美国没有办法在这方面与中国竞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