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为何"公有民办"?广东重庆部分中学义务教育问题调查【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名校为何"公有民办"?广东重庆部分中学义务教育问题调查【3】

2013年04月24日18:0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名校“公有民办”,损害教育均衡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指出,名校“公有民办”,实际上将义务教育的投入转嫁给了老百姓。公办学校付出了师资、管理及品牌,而作为回报,这些“公有民办”学校每招一个学生,都要向教育局或者公办学校方缴纳一定的费用,这就形成了一个灰色利益链。一些行政部门也认为“公有民办”学校既不花国家的钱,又受到社会的欢迎,何乐而不为?

  据了解,不仅在广州与重庆,其他城市这类现象也很普遍,甚至由来已久。专家呼吁,这些学校组织小升初考试,借口民办教育促进法允许其自主招生,但是,这种行为违背了该法的上位法--义务教育法。

  王则楚认为,此类名校的“公有民办”,不但没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反而损害了教育均衡,刺激了家长择校心理,强化了择校之风。

  据分析,教育均衡包括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学校生源等方面,其中生源均衡是校际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公有民办”学校抢夺生源,直接导致义务教育发展失衡。

  “大批的公办学校初中部变身民办,严重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完整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教育主管部门过去为了均衡教育发展,将初高中分离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变身民办就不对。因为除了学校注册备案和收费时是民办标准外,其品牌、师资等皆为公有,实际是利用公共资源获取商业利益,甚至是公有资源的流失。

  专家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民校招生要进一步明确免试入学的原则,应该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录取依据,可考虑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相结合。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应该以政府为主,强调公益性,制止“公有民办”创名校的行为。民办学校可多投资高中阶段以上学校,否则会使“普九”成就倒退。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