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2008年7月23日,是一个令王革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高举“祥云”,好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雁,穿过云霄,翱翔在广袤的中国大地;这一天,他刚刚起跑就已经撞线,200米的距离在他看来实在太短太短,仿佛新的百米世界纪录就此诞生。就是这一天,他成为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济南站的第127棒火炬手,用神圣的奥运火炬,点燃着自己的科研梦想,那漂亮的火花似乎是在传递一种声音:王革的科研梦想一定要在祖国(济南)实现!
“我要当科学家!”
王革的科研梦要追溯到儿时。
小时候的王革最喜欢摆弄些小发明、小制作,这让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父母很是欣喜。当长辈们问起儿时的王革“你长大了要做什么”时,他总会响亮地回答:“我要当科学家!”
在梦想的指引下,王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山东大学微生物专业。在大学里,他依然没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本科毕业时他的成绩排在全系第一,因而他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并在那里获得了生化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梦想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也许是今生践行的誓言,无论哪一种梦想都像是一颗火种,在不经意间点亮,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逐。
“南飞的大雁终回北方”
1994年,博士毕业的王革漂洋过海,负笈远行,来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攻读博士后。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出国留学的热潮中,王革也顺应了这股潮流。在生物科学领域,美国一直世界领先。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师从国际著名药理学家、曾获诺贝尔奖提名的Gene Scarborough教授。
在美国,王革一边攻读、潜心钻研,一边为导师承接的大公司做技术攻关工作。1996年圣诞节的第二天,实验室里的王革继续膜蛋白结晶实验。这个项目已被公司有关人员研究了两年多,但仍然没有进展,后来转由他负责开发。没想到,他终于成功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喊了出来,这惊动了他的导师。素日里不苟言笑的导师与他拥抱庆贺,赞不绝口。此时空荡荡的办公楼里,只有两人的声音。那一刻,王革忽然有种感觉:这幢楼是属于他和老板两个人的。
但冷静过后,王革问自己:你研制成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在美国工作,你只不过是在老板的口袋里又添了一笔收入,你仅仅是一个高级打工者。高级打工者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太安逸了,对于喜欢挑战、做有创造性事情的王革来说似乎并不适合。这引发了王革归国创业的念头。
受种族、国籍等“天花板”因素的限制,中国人想在美国创业成功并不容易。王革当时的实验室里有六名工作人员,其中3名中国同胞。而干杂活、累活的也是这3位中国人。想要归国创业的情感在王革心中越来越强烈。
1998年,时任山东省省长李春亭率山东省政府代表团前往美国访问,作为留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的常务理事,王革参加了座谈。李省长提出的人才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深深震动了这位博士后研究员的心。一直酝酿在王革心底的创业激情在他的血管里不断涌动。他敏锐地感觉到: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提笔给李省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回国创业的愿望和决心。求贤若渴的李省长立即指示山东省科技厅厅长董昭和亲笔回信并鼓励他归国创业。
很快,王革带着他自主完成的无价之宝——数年来潜心研究的3项科研成果的雏形回到了家乡济南。在考察完北京、上海之后,他选择在故土济南创办自己的公司。
南飞的大雁在御寒取暖后终要返回北方。王革就像大雁一样,在美国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时候该回到祖国了。而此时的中国,不仅是王革生长于兹成长于兹的地方,而且春暖花开。他爱这片故土,他要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国民造福。这个梦想必须也只能在祖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