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珪:一定要做一个用生命践行使命的特战尖兵!--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刘珪:一定要做一个用生命践行使命的特战尖兵!

2013年03月27日10:3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2013年3月27日,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刘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广州军区某旅2营1连连长刘珪作报告。新华网 陈竞超 摄

  2013年3月27日上午10:00,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刘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直播首页]

  [广州军区某旅2营1连连长 刘珪]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连长,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深深感到,这份荣誉,是对我们一线带兵人的褒奖和鞭策,更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期盼。作为一名特战连长,把战士锤炼成令敌胆寒的尖刀,把连队打造成无坚不摧的铁拳,始终是我不变的誓言和不懈的追求。

  作为80后的我,曾经对“打仗”这个字眼十分陌生。高三时的一件事,在我心底种下了从军报国的信念。1999年5月8日,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消息传来,激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极大愤慨,特别是当从电视上看到三名烈士遗体缓缓抬出机舱、魂归祖国时,我们心如刀绞。冷静下来一想,光气愤没用,为国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军。

  之后,我在大学里连续两年报名参军。父母劝我说,你哥哥和姐夫都当过兵,部队也不缺你一个,可你一走,家里就少了一个大学生。但我想,没有国哪有家,好男儿就要扛枪保国防。

  当兵第二年,我考上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校毕业时,我4次提出申请,强烈要求到训练最苦、任务最重的特种部队摔打锻炼。刚当排长时,我踌躇满志,很想踢好“头三脚”。没想到,第一次格斗训练,我就被班长撂倒在地;第一次武装越野,就被老兵甩在身后;第一次跳伞,站在舱门边不敢往下跳。几番受挫,我像霜打了一样,情绪低落。

  这时,旅领导找到我,给我讲特种部队的精神和典型事迹,深深震撼了我:我们部队组建以来,先后涌现出“陆军伞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一大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还有10多名官兵在训练演习中英勇牺牲,100多人受伤致残。旅领导问我,你知道是什么力量,激励他们这样爱军精武、勇于献身吗?是为了立功、受奖、提干?都不是!那些和生命相比,微不足道!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军人的忠诚、使命、血性。(掌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用生命践行使命的特战尖兵!

 

  我逼着自己向一个个特战训练课目发起冲锋,射击、越野、泅渡、潜水、攀崖,没日没夜地练,一项一项地攻,身上常常是血水和着汗水、新伤叠着旧伤,直到把每个动作都练到极致,使每块肌肉都形成“记忆”。每当感觉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每当绝望涌上心头的时候,我就在心底对自己说:不吃苦中苦,哪来硬功夫,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练就超常特战技能,需要有挑战生命极限的勇气。2009年我参加全军侦察骨干集训,有一个自选科目是“蛙人”潜艇爬管突击,这个科目很危险,曾因训练中有人牺牲而一度终止,我第一个申请挑战。下水前教员反复提醒:没有把握可以放弃。我认为,特种兵的字典里不能有“放弃”二字。潜艇下潜30米时,我背起装具爬进直径只有53厘米的鱼雷管,巨大的压力压得耳膜钻心的疼,头像要炸裂。我紧紧咬住呼吸嘴拼命吸气,还感到憋得要命。此时,只要我敲击管壁即可退出。但我铁下心来,哪怕是死也要爬出去。我抠着管槽一点点往前挪,短短8米的鱼雷管,足足爬了27分钟!当我浮出海面时,口鼻都渗出了血丝。

  走上连长岗位后,我经常问自己,假如明天战争来临,我的连队能不能上得去、打得赢?答案是:训练不玩命,打仗就丢命。我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在严格训练中锤炼官兵的意志和本领。为强化官兵的实战观念,我要求在战备出动时,携行物资中一根火柴、一个鱼钩、一块刀片不能落;潜伏训练,每名官兵吃、住、藏、侦范围不超过5平方米,排泄物及时掩埋伪装,一点痕迹不能留。

  “魔鬼训练”是连队的必修课:凌晨4点半,10公里武装越野拉开序幕;到达终点,立即完成仰卧起坐6分钟200个、俯卧撑4分钟200个;10分钟早餐后,紧接着就是3小时的钻蚂蚁窝、爬懒人梯等意志障碍训练,以此培养“不叫苦、不畏难、不惧险、不怕死”的特战精神,培育战之必胜的军人血性。

  一次,军区抽考5公里武装越野,轮到我们连时,狂风暴雨不期而至。连队一些战士感到考核条件不平等,担心影响成绩。我坚定地说:“如果现在是打仗,我们能讲条件、能挑天气吗?”说完带领全连冲进了暴雨中。虽然考核成绩比平时慢了一分多钟,但官兵嗷嗷叫的气势丝毫不减,战斗精神经受了洗礼。

 

  我在训练中要求官兵不能满足于优秀标准,必须把作战技能练到极致、练成一招制敌的绝活。手枪快速射击是特种兵的基本技能,在组织训练时,我就想,如果在战场上一只手受伤,怎么上膛实施射击?我发动战士一起想办法,经过反复摸索,感到用后脚跟踢枪上膛的办法很管用。为掌握手和脚后跟的距离感,我们睡觉时把一侧的手和脚跟绑在一起。为提高脚后跟踢击的速度,我们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坚硬的作战靴把手踢出了一道道伤口,人人都能做到在1秒钟内快速踢枪上膛射击。

  组织房间突入训练,我把动作分解为破门时机、毁门技巧、突入方式三个步骤,逐人过关,一个踹门动作每人至少练了几千次,踹烂了几十扇门,实现了快、准、狠。这些年来,我们把20多项特战技能逐个分析研究,千万百计挖掘战斗力增长点。

  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时代的特种兵,不仅要“能跑、能摔、能打”,更要向知识型、智能型转变。这些年,我们连队一直坚持这样两个好的做法:一个是“盯着昨天的战争学”。组织官兵潜心研究特战领域的经典战例,从1976年以色列特种部队奇袭恩培德机场解救人质,到2011年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等战例,都反复琢磨,用演练形式进行“情景回放”,汲取经验教训。

  一个是,“追着今天的军情练”,在连队设立“军情观察室”,及时收集全球重大军事要闻和世界特种部队动态,定期组织交流点评,使大家眼中有敌情、心中有对手。我还在全连开展“争当新型特种兵”活动,拿出自己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的奖金作为基金,激励大家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装备,研究创新战法训法,连队编写的《手枪特种射击》、《越障射击》等教案,成为全军特种部队训练的参考教材。

  回顾这些年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各级组织的培养,离不开我们旅英雄沃土的滋养,离不开战友和亲人的帮助支持。我经常提醒自己,苦累生死面前不能皱眉头,名利得失面前更要站稳脚跟。2011年6月,我参加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巡回报告归队,得知部队伞降训练出现一起险情,尽管经过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不少官兵仍有些顾虑。我直接赶到训练场,第一个试跳。有人劝我,“你刚回来,先休息调整一下。”我说:“这个节骨眼,我必须上!”

  去年,父母从电视上看到我的一些报道后,实在放心不下,专门赶到部队来看我。一见面,母亲就撩开我的衣服,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用颤巍巍的手抚摸着我的伤疤,念叨着,“儿啊,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临走那天,父亲一再叮嘱我:“你没时间照顾我们,不怨你,但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能不要命啊!”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的心情我理解,但身为军人,如果贪生怕死,就枉穿这身军装。

  去年,习主席为我们勾画出了强军梦的宏伟蓝图,提出了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身为一线带兵人,我要把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作为永远的追求,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我最钟爱的特战事业!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