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非典十年 小汤山医院51天创造世界奇迹--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回顾非典十年 小汤山医院51天创造世界奇迹

2013年03月25日08:22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2003年5月,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正在忙碌,病人在院子里散步。

  2013年3月20日,一只带着吊牌的面罩挂在小汤山医院残余的墙上。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小汤山非典医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被世卫专家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

  2003年4月,北京非典肆虐,政府决定在小汤山建立非典定点医院,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由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负责,仅用7天时间,拥有1000张床位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建成。

  小汤山村民刘先生家距非典定点医院仅有500米,“原来就是一片空地,4月底的一天突然开来很多货车,拉着木板、水泥、沙石,工人们昼夜不停地平地、搭板房,转眼间100多间简易板房就搭好了。”

  非典过后,医护人员逐步撤走。2010年4月,存在7年的非典定点医院被拆除。

  如今,灰色墙砖围成的院落里,原来的非典病区已只剩下几堆建筑垃圾。当年名噪一时的非典定点医院,几乎找不到非典的痕迹。

  当徐建春听到非典医院已成废墟时,心里“空落落”的。2003年,徐建春是青岛海军409医院门诊部护士长,她主动请缨支援小汤山非典医院。同行的还有身为青岛401医院军医的丈夫孙强。

  2003年4月29日,是徐建春32岁生日,那一天她和丈夫怀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奔赴北京。她甚至写好遗书,把工资卡和5岁的儿子托付给姐姐。

  4月30日抵京,徐建春在北京街上很少看到人和车,好像一座空城,徐建春觉得有点“恐慌”。

  面对病人,恐慌立即被紧张的工作取代。每天,徐建春要穿上3层防护服,经过4道消毒程序,才能走进病区。从病区出来,再一层层脱掉防护服,鼻子、耳朵、手、脚用碘酒消毒,再泡澡1个小时。

  徐建春最感欣慰的时候,就是病人康复出院。每次有病人出院,医护人员都会把病人一直送到大门口,挥手告别。

  2003年6月20日,徐建春和她的战友们送别最后一批康复的病人,使命完成。在小汤山医护人员奋战的51个日日夜夜里,共救治非典病人680名,除8人死亡外,其余全部康复出院。

  有时徐建春和丈夫会翻出以前的老照片,共同怀念在小汤山医院的日日夜夜。她说:“那段抗击非典的岁月永远刻在心中。”

  新京报记者 萧辉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