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会南京部分区划调整获批,这是继去年苏州调整部分行政区划之后,江苏又一城市获批区划调整。近年来,全国已有多地实施并完成了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对于区划调整的高涨热情,在某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地方经济的发展仍需政府主导。
多地刮起区划调整风潮
近年来,江苏省区划调整动作频频。2009年,南通市将通州撤县设区纳入主城;2010年,徐州将铜山撤县设区,2011年,扬州将江都撤县设区。去年9月,苏州市撤销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姑苏区,吴江撤市设区;今年1月份,泰州市下辖的姜堰撤市设区获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至此,江苏省近四年以来,共有五个城市调整行政区划。
区划调整的风潮却非只在江苏一省之内涌动。
昆明市在2011年12月将呈贡县撤县设区。据《昆明日报》2012年5月12日报道,昆明将迅速启动晋宁、宜良、石林、嵩明、富民等新一轮“撤县设区”、“撤县设市”区划调整工作。
据《东方早报》报道,昆明只不过是西部省份渴望撤县设市(区)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仅在贵州、云南、陕西三个省份,提出撤县设市(区)的县份已经超过40个,每个省平均都在12个以上。和西部地区不同的是,东部地区刮起的是一阵期待试点镇级市的热流,加之部分经济强市和省会城市希望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的汹涌呼声,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审批政策接受着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