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好“社会心态培育”这道题【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解好“社会心态培育”这道题【2】

2013年02月04日14:04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延伸阅读三

  文献中关于社会心态的表述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社会心态的培育是一个慢之又慢的功夫

  理论周刊:从长期来看,针对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该如何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辛鸣:第一,社会心态建设的功夫在心态之外。引导也好,建设也好,不要只关注心态,就心态讲心态,心态背后是社会存在。如果我们把社会存在的问题解决好了,心态问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比如,让老百姓有恒产。有恒产才会有恒心,有恒产就是要解决物质利益的问题,我们要在充分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方面下大功夫。

  第二,要旗帜鲜明地讲清楚什么是健康正确的心态,什么是不健康不正确的心态,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也要对不健康、不好心态的荒谬性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广而告之。

  第三,心态问题最终还要落到“心”上去,全社会要有一个“养心”的过程。养心首先要知道心该往哪儿放,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就是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面放,这样就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了。

  第四,社会心态的培育是慢功夫。社会环境的营造本来就是一个慢功夫,社会心态的培育更是一个慢之又慢的功夫,相当于在头脑中施工,在心灵深处搞建设,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我们把社会环境营造好了,并附之以科学的导引,健康的社会心态就会慢慢地在我们的社会中滋长并形成气候。

  王俊秀:我认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关键是形成共享的人人遵守的社会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使这些社会价值观内化为民众的个人价值信念,还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价值观就是一个人认为值得做的行为。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需要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具体、琐碎的生活价值和理念开始。就目前的社会心态来看,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社会成员学习并形成了基本的价值判断,社会应该鼓励提倡和正向激励那些对社会有利的基本价值观念,引导他们逐渐固化为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

  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理论周刊: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是急不来的。可否具体谈一下目前党和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促进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

  苏海南:我认为,目前尤其要切实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社会分配关系。如果2020年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效调控过高收入,加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这肯定有利于缓解淡化仇富心态,有利于老百姓心态的平衡。

  二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在将社会保障覆盖全民的基础上,合理提高社保标准水平,让农民和其他社会困难群体享受与其他社会成员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消除人们的养老、医疗、住房、就学等后顾之忧,这对于缓解并逐步消除恐慌心态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三是加快构建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包括建设公平的资源配置制度,打破垄断,让各类经济组织公平竞争;根本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加强法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更加便民、利民的社会管理服务;继续打破社会层面的二元结构,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让贫穷家庭和低收入阶层二代、三代有人能够上升到社会的中上层等等。这些将有利于从根基上消除人们的不信任心态、浮躁心态等。

  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和党风建设。新一届党中央近期大力查办大案要案,既打苍蝇,更打老虎,查处了一些贪赃枉法的省部级高级官员,同时查处若干“表叔”、“房叔”、“房婶”等等,很得民心;与此同时,党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引导加强党风转变,这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消除仇官、不信任等心态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五是继续大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近期开展的寻找“最美老师”、“最美乡村医生”等活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体现良好道德情操的凡人善事,有利于消除人们的冷漠、不信任心态;同时积极揭露批判各种社会丑恶、消极行为等,各级政府、各类经济社会组织都来开展此类宣传引导工作,将直接促进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和消极、错误社会心态的转变。

  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和消极错误社会心态的消除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既要下决心,又要有信心和恒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争取早日实现积极社会心态全面占据主导地位。

  (文字整理:张记合)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