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月23日专电题(记者 冯国栋)武汉“的哥”朱师傅最近午饭餐桌上多了一例紫菜汤。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福利”。由于公厕数量少,他入行几年后养成了怕喝水的习惯。武汉日前开放临街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让像朱师傅这样的“的哥的姐”心里有了底气。
自去年底至今,广州、武汉、济南等一些城市临街企事业单位陆续开放内部厕所,向市民敞开了“方便”大门。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安全和卫生方面的担心,也考量着民众的公德心。
日前,一块“内部厕所,对外开放”的指示牌出现在武汉市青山区国税局办公楼前。国税局位于人流量较大的和平大道旁。内部厕所干净卫生,还有专业物业人员负责保持卫生。
“开放内部厕所是为响应武汉市文明办和城管局号召。作为机关单位,想带头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青山区国税局副局长邓兵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距武汉市青山区国税局不远的青山区地税局日前也加入到内部厕所“全民共享”的行列。单位还对内部厕所进行重新装修,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装修这些厕所用了10多万元,新增了洗手液、烘干机等设备。夜间市民如厕,可以从单位的侧门进,非常方便。”地税局行政管理科一位姓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截至1月17日,武汉共有120余家临街单位参与。这些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大型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及医疗机构。
城市流动人口急剧膨胀,扩大了公厕需求缺口。据武汉市城管局建设处处长李宏清介绍,武汉已建1000多座公厕,但不能满足市民需求,按照布局、人口数量、区域面积和商业等级等规划,还要再建设约200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