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财产公开试点地区记者见闻:试点方式各异 带来压力几何?【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官员财产公开试点地区记者见闻:试点方式各异 带来压力几何?【3】

2013年01月23日10:2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积极稳妥推进:倾听民意完善配套机制

  对于官员财产公开的探索,一些群众提出,“民意早已过河,实践为何总在摸石头”。田芝健教授表示,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包括官员财产公开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离不开更好地倾听民意,离不开继续探索前行。

  田芝健认为,应深化对公共权力公开运行规律的认识,既通过“摸石头”深入调研论证,推进改革,防止在改革浪潮中偏离正确方向和改革初衷,又不因为强调“摸石头”而贻误改革时机。试点地区要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取得经验,减少改革失误,降低改革成本,同时也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化压力为动力,把改革推向深入。

  官员财产公开是反腐“利剑”,但发挥作用还需一系列配套机制。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张长明建议,应搭建官员财产公示的核查监督体系,并让老百姓参与监督。尤其是要打破当前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房产、存款、债券等财产信息统计平台,为财产公示核实提供技术支撑。

  “各级反腐部门近期不断查处大案要案,提高了群众对财产公开制度的期望值。”梅河清说,财产公开制度确实是阳光法案,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但也不可能“包治百病”。财产公开制度目前还在试点阶段,要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综合配套,才能产生防治腐败的积极效果。(记者凌军辉、黄小希、毛一竹、孟昭丽)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