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傣族乡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美丽中国:傣族乡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2013年01月18日11:39        手机看新闻

农民在进行早稻的插秧

  原标题:傣族乡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李婉露):自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区向西65公里左右,就会进入勐海县勐遮镇。勐海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而勐遮镇是占全县粮食总产四分之一以上的产粮大镇。在这个以种粮为主的镇上有一个云南省甚至全国闻名的粮食“明星”品牌——曼根傣贡。创造了这个品牌的正是勐遮镇曼根村优质稻米产业专业合作社。

  曼根村主要种植的是一种名为“滇屯502”的优质籼稻软米。在西双版纳州,无论在饭店还是普通人家,经常都会吃到一种“香软爽滑”口感极好的大米。当地人管这种大米叫做502。502实际上就是“滇屯502”的简称。因为水土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502大米在中国只能在云南省的三个地州中进行生产,其中就包括西双版纳。可是,就在几年前,尽管农民们种植着这样优质的大米,却无法卖出高价,收入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大家的种粮积极性。曼根村党委书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岩温来回忆起合作社创建的初衷说,最初的想法就是联合大家一起把好稻米卖出好价钱。他说:“05年的时候我们本地的农民就在种植优质稻米,但是在市场上一公斤稻米只卖到1.5元,亩产值仅800元左右。我们村党总支发现这个问题以后,经过多方了解,组织了31户农户办起了这个合作社。”

  除了岩温来出了200元之外,当时每户的入股资金仅为100元,而这3000多元资金就成了合作社最早的启动经费。最初,合作社只是将成员们收获的稻米放在一起向米粮公司出售,以获得更高的售价。然而,伴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他们开始考虑从产到销的产业链式的发展。到了2008年,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56户,股金也达到了5万6千元。也是在同一年,合作社创建了曼根傣贡这个品牌,通过委托他人加工,开始进行自己品牌产品的营销。2010年,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建起了自己的厂房,引进专业化的筛米和包装设备,进入了自己独立加工生产的时代。2011年7月,曼根傣贡主打的“滇屯502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成为西双版纳州第一家获得绿色食品标识的大米品牌。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