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激发“狼性” 补偿机制有名无实
牧民说,内蒙古多年不遇的大雪是祸患的起因。这个冬天,仅在呼伦贝尔市,受灾草场面积就达9600万亩,牧草掩埋程度达90%,低温酷寒天气也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
“常在附近活动的那几个家伙最近瘦得皮包骨,走路直打晃,看着真挺可怜。”陈巴尔虎旗海拉图嘎查牧民陈会民说,正常情况下,狼不会侵犯有人看管的羊群,但去年冬天以来的大雪让它们无处觅食,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铤而走险偷袭羊群。
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牧民额尔敦乌拉告诉记者,前些年内蒙古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灭狼运动,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但在狼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后,公安边防部门对猎狼的行为予以了严厉打击。由于不能再实行捕杀,牧民只能用加高羊圈、设放假人、饲养大型犬、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驱狼香以及安装驱狼灯等多种方法应对狼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内蒙古各地还没有出台完善的相关补偿方案,多数情况下,损失还得由牧户自己埋单。
“羊被狼咬死了就自认倒霉呗!”牧民张玉荣表示。淳朴的牧民很少有人知道,国家早就出台过相关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14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
一位地方干部表示,当地政府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项补偿资金,因此只能从其他渠道帮牧民“补”回一定损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