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主小传 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中英文发表和出版的文章及著作400多万字,译著100多万字。
核心提示
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是中国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陷阱密布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转型陷阱”、“拉美陷阱”、“福利陷阱”、“金融陷阱”、“美元陷阱”、“捧杀陷阱”等,甚至还包括主要来自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陷阱”等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尽管如此,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顺利度过中等收入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防范、应对得当,中国完全有可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应对的挑战”。按照世界银行最新调整的标准,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正好登上“上中等收入”新台阶。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节点,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更高台阶,社会进步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十几年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是中国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成功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之后,虽然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很少有国家能够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陷入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根据近十几年来周边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在上中等收入阶段有可能遇到的挑战,我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避免“转型陷阱”,抓住转变增长方式历史机遇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个基本判断正如“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断言的那样,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在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阶段性特征或者说落进“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诱因可以主要归纳为: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难以扭转,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更为明显,产业结构还很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协调,科技创新能力还很不强,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制约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
所有这些“阶段性新特征”,都是在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需要在增长方式转型中逐渐加以解决的。总体看,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战略性挑战,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避免“转型陷阱”。
在世界经济史上,由于没有抓住历史机遇导致转型滞后并从此一蹶不振的案例并不少见。早在19世纪中后期,拉美国家就陆续踏上了现代化之路。在尔后的百余年里,该地区在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走过了一个“之”字形的弯路,即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工业化和新型出口导向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和两次转型,但由于种种原因,拉美经济转身迟钝,没有及时赶上快速经济增长的时代列车。
由于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拉美经济转型大约延迟了35—45年。而这期间,欧洲和日本经过了中等收入阶段,又进入了高收入行列。随后,亚洲“四小龙”开始崛起,成为进入高收入的新兴经济体。因此,有理由这样认为,对拉美经济转型的机会成本而言,“失去的80年代”只是一个符号,实际上就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来看,“失去的”至少是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