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里祖孙情:一无所有者的馈赠(图)【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福利院里祖孙情:一无所有者的馈赠(图)【3】

2012年12月05日07: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连鬼故事都害怕的国秋在南昌读书时,选择了殡葬管理专业。除了收入高外,年纪轻轻的她已经在考虑“以后就不嫁人了”。她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就没人敢靠近她了。她习惯了一个人,不希望再有别人突然闯入自己的生活。外人眼中的她很“酷”,甚至有点孤僻。

  但一回到福利院,她又变回了平易近人的小女孩。一到寒暑假,她就回福利院看施乾美。她搀着老人下楼散步,带他去附近的教堂做礼拜。老人看不见,她就用语言给他描述沿途的风景:“爷爷,这里有个好大的花园哦,里面种了棵好大的桃树,边上一排还有橘子树哦。”

  每次见面,施乾美都像那些上了岁数的人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这个晚辈“好好做人”,“为人处世要平和一些”。可国秋并不觉得厌烦,因为难得有人愿意跟她说这些话,别人在生活上如何照顾,也不会“像对待子女那样对你”。

  接到施乾美去世的电话时,国秋已经毕业,在贵溪市回归园里工作了两三年。她负责开灵车,给遗体化妆、穿衣。第一次接触遗体,她感到刻骨铭心的冰冷。最初,她不停地洗手,不吃煮得烂烂的肉和鸡爪,一到晚上就想“家”。后来习惯了,空闲时一个人坐在殡仪馆大厅的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她还能笑出声来。

  施乾美的遗体,是国秋亲手送入火化炉的。动手前,这个专业的入殓师突然脑子一片空白,只记得自己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施乾美去世的那个夜晚,她自愿作为老人的孙女,在遗体旁边守了一夜,最后怎么睡着的都不知道。

  生前,施乾美曾告诉国秋,死后不想再受任何束缚。国秋遵从他的遗愿,站在桥上把骨灰撒入横穿贵溪的江里。她记得那天天空下起了雨,风刮得很大。

  守夜这件事很快传进园丁李义的耳朵。那时,他已经无法工作,留在福利院养老。他曾经把亲戚的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养活,但他们成家后都离开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看望,往他口袋里塞钱。

  “我一个90岁的老人还要钱干什么,我要的不是这些。”他大声说,胸口呼噜噜直响。

  国秋和施乾美的故事让灰心丧气的他又看到了些许希望。他本来对这些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存有偏见,觉得缺少家庭教育的他们冷漠、自我。因为国秋,他改变了看法。在院子里散步遇到时,他开始找她聊天,还张罗着要给她介绍对象。

  在这个小城市里,国秋身边的同龄女生大多已经成家。为了照顾她,民政局领导把她调到行政大厅民政窗口工作。她终于从10公里外的单位宿舍搬回了“家”,福利院还为这些孩子保留着房间。

  国秋记忆中“好大”的福利院,如今似乎变小了。站在阳台上,她一下就能把这里看得清清楚楚。曾经长满橘树、桃树、梨树的果园已经被新建的老年公寓取代。她不用再和姐妹们挤在一张床、一个房间了。因为那些一起长大的姐妹,已经像蒲公英一样,离开了大家庭。

  国秋依然住在这里,她觉得有些孤单。没事时,她上网“种菜”、绣十字绣、自己打篮球,或者陪福利院的小朋友玩。这些智力不健全的孩子,看到陌生人就兴奋地挥着手喊。国秋觉得他们似曾相识,那种呆滞、无助的神眼,一直盯着人不说话的状态,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她给他们买零食,还跟他们聊天,即使他们听不懂,但国秋知道,只要有人陪在身旁,他们就会开心。

  落单的人还有老园丁李义。以前,他从不让孩子们去家里玩。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他难得下楼,国秋就常去他家看望。女孩不爱说话,李义主动找话题,和她聊自己在电视上看的戏、讲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国秋突然觉得,这个老人也没有传言中那么不近人情。

  那时,李义患上慢性支气管炎,说几句话胸口就像风箱一样响。两人熟识后,他试探性地问,夜里咳嗽起来一个人很难办,冬天时能不能搬到他家里住,晚上睡在另一间屋里照顾。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