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李叶)正在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各界关注,8日,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这份字斟句酌的文件中出现的新词汇,包含着重要信息。
“顶层推动”
“中国下一步改革不仅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还会进一步强化‘顶层推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十八大报告的一句话里读出重要信息,“这句话让我对改革前景充满希望。”
迟福林注意到的这句话出现在报告中有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段落中:“完善体制协调机制,统筹规模和协调重大改革。”
“虽只21个字,但写进党代会报告就意味着下一步会有具体举措出台。”这位长期关注、研究改革问题的专家强调,中国改革已至“深水区”,没有高层推动,难以攻坚克难。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报告提出了将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何为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高中华说,就是党代表以书面形式提出属于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是党员勇担责任、应尽义务的体现。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吴辉认为,以前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党代会代表实际上并未充分发挥下情上达、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而更多的是将出席党代会当作了一种荣誉。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是继十七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完善措施。
“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何模样?这一话题,引起代表们各抒己见。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代表说,“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代表认为,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强大富裕但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生态产品”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代表认为,“生态产品”的提法,重点在“产品”。“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一定是有价值的。这提醒我们,要意识到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以及为了维护生态环境所投入的代价。”
苏辉认为,能成为生态产品的不仅仅是名山大川,在现代城市中,清洁的水和空气、澄澈的阳光,也都是珍贵的“产品”。
“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为发展的内涵增添了新元素,为发展的品质赋予了新标准,为发展的方式确立了新坐标。” 宁夏中卫市委书记马廷礼评价说。
“这个总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胡鞍钢评价说。
两个“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代表如是说。
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代表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反映党对人民群众的情怀。这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实在的要求。”
经济学者叶檀表示,很多地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5年居民收入翻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不是个激进的目标。
“全口径预算决算”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十八大报告中这一提法引发高度关注。
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桓指出,所谓“全口径”,就是在预算决算管理上不能有例外,不能有些部门收了钱、花了钱却不受控制和监督。预算决算资金使用“正确不正确”、“值得不值得”、“效果好不好”都将是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所需要关注的。
刘桓表示,实现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的职能,提高立法机关行使预算权的能力,加强对立项的管理,勇于行使否决权。
“服务型”政党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对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正在完成的新转变。新时期,怎样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拉紧了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党,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功能的重新定位;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转变较之于其他任何政党都要深刻得多。
作为未来5至1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纲领,十八大报告多处强调“服务”理念,凸显出“把‘人民’举过头顶”的执政观。
“海洋强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近些年,中国一直在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贡献。”十八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代表说。
张宇燕认为,中国在未来仍将是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据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新社、京华时报)
相关链接: